“七月三十”原是古代民間祭祖的節日,但被稱為“中原節”,起源於東漢以後的道教。佛教稱七月半為“笠原節”。從某種意義上說,七月半的祭祖節屬於民俗,中秋節屬於道教,笠原節屬於佛教。
中秋節的起源
“七月三十”原是古代民間祭祖的節日,但被稱為“中原節”,起源於東漢以後的道教。道教認為,七月半是當地官員的生日,在這壹天他們祈求罪赦,所有的鬼魂都將從冥界釋放出來,已故的祖先可以回家團聚,所以它被稱為“中秋節”。
佛教稱為“笠原節”。到了唐代,統治者推崇道教,道教中元節開始盛行,並逐漸將“中元節”固定為節日名稱。中元節、上元節、夏媛節合稱為“三元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