λc=1g-1(∑X/4)
其中x是反應結束時濃度的對數值(1g)。反應終點濃度是指壹系列內毒素濃度下降中最後壹個陽性結果的濃度。
擴展數據
鱟試驗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紀80年代,但鱟血的實際醫學價值是在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動物學家F.Bang於1956發表題為“鱟的壹種細菌性疾病”的論文後才被發現的。
鱟試劑的主要成分是通過氯仿處理去除抗脂多糖因子,並加入適量的二價鈣、鎂離子,其中含有因子C、B、g。
因此,科學家認為,淡藍色血液的鱟在醫學研究中發揮著獨特的作用。試劑由鱟血制成,然後滴入註射液中。如果試劑立即凝固或變色,說明註射液中含有可引起發熱、休克甚至死亡的細菌內毒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