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葷八素”是對中國傳統飲食規則“七葷八素”的顛覆。“八肉”意為“八寶”,代表宮廷的肉食制度。《禮記》中記載“八珍”有肉醬蓋飯、肉醬黃米、燒豬、裏脊肉、
酒釀牛肉,烤牛肉,牛肉烤米飯,牛羊肉豬肉,烤狗肝。至於“七元素”說,古代文獻中並沒有明確記載。在民間,壹般指蔬菜、蘿蔔、紅薯、芋頭、南瓜、蘑菇、豆腐。
在中國語境中,“七與八”的並列往往意味著無序。“七葷八素”,像“東拼西湊,七上八下,廚子太多,分崩離析”之類的詞,都或多或少有著雜亂無章,桀驁不馴的含義。“七葷八素”作為壹種常見的說法,原意是打破吃素和不吃素的飲食禁忌,後來引申為把事情搞得亂七八糟,不可收拾,或者讓人頭暈目眩,不知所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