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調工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壹項戰略工程,分為東、中、西三線。東線工程起點位於江蘇省揚州市江都水利樞紐。中線工程起點位於漢江中上遊的丹江口水庫,供水區域為河南、河北、北京、天津。
工程方案的構想是在1952年毛澤東主席視察黃河時提出的。此後,經過50多個方案的分析比較,調水方案取得了很多有價值的成果。南水北調規劃區涉及人口4.38億,調水規模448億立方米。項目規劃的東、中、西幹線總長4350公裏。東、中線壹期工程全長2899公裏,沿線六省市壹級配套支渠約2700公裏。
擴展數據:
南水北調工程的意義:
1,解決北方缺水問題;
2.增加水資源承載能力,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3.使我國北方成為水資源配置合理、水環境良好的節水防汙型社會;
4.有利於緩解水資源短缺對北方地區城市化發展的制約,促進當地城市化進程;
5.保證了京杭運河濟寧至徐州段常年通航的水源。魯西、蘇北兩大商品糧基地得到鞏固和發展。
百度百科-南水北調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