甌菜的歷史溯源
溫州的吃魚習俗歷史悠久,傳統深厚,有史書記載,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史記·貨殖列傳》記載:“在楚越地,米湯魚,蔬果勝蛤……”說明人們不僅以魚為原料制作魚湯,還將“蔬果勝蛤”作為餐桌食品。張華的《博物誌》也說:“東南人以為水生魚、蛤、螺、蛤少見,卻不覺得腥。”以吃蛇和蛤蜊為生,被認為是壹等寶物。後來經過歷代溫州人的創造和豐富,以魚為主的飲食習俗得到了進壹步的發展和完善,逐漸形成了壹種美食,流傳至今。甌菜是在溫州民間長期飲食習俗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據古代記載和調查,它形成於清代。那時,以海鮮為主的菜肴非常受歡迎。新中國成立後,經過廚師們的努力,終於在上世紀80年代完成了歐菜的定型,奠定了“海鮮為主:輕油重刀工;口感清新,淡而不淡;講究烹調,細膩稚嫩”的地方特色,而在全省菜系的行列中,90年代,溫州甌菜發展迅速,名廚輩出,以全國著名地方菜系享譽海內外。現在甌菜有30多種烹飪方法,並被列入《中國烹飪書》中的46道名菜;同時,還有多達250種的甌菜,形成了豐富多彩的甌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