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車飯盒是站內站臺上賣的,或者說火車上賣的飯盒是以米飯為主食的飯盒。在歐美,對午餐含糊其辭的面包、三明治、零食都不是盒飯。
人長途移動,就是長時間綁定在火車上,有時候需要根據乘車時間吃飯。所以出現了車站或者車廂賣盒飯的模式。
出售
在中國的火車車廂裏,餐盒由乘務員出售,在用餐時間由餐車提供。
早年深受日本占領臺灣省的影響,起源也來自日本鐵路便當。臺灣光復後,由各工務段鐵路餐廳交給隨車服務員,再由各工務段松山、臺北、臺中、高雄、花蓮的鐵路餐廳工作人員安排用餐時間給隨車服務員售賣。
早些年,臺灣省太鐵火車飯盒是用排骨做的,壹塊排骨,壹個鹵蛋,壹塊豆腐幹,幾塊蘿蔔幹。“邊東~邊東~”的鐵盒子被火車服務人員在火車上賣了。吃完後,鐵飯盒被回收清理。因為回收率太差(旅客帶回鐵飯盒),成本太高,飯盒換成了木屑,現在也是紙盒包裝賣。
臺鐵的餐車也裝在壹些莒光和強子的列車上,還賣鐵路便當、名品和飲料。因為利息差,臺灣省鐵路便當文化幾次被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