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路以經緯度命名,在濟南誌中早有記載。1904年,吉焦鐵路建成通車,清政府將定西關外的壹片區域開發為濟南商埠。當時,商業港口區的邊界東西長約五英裏,但南北不到三英裏。當時濟南的紡織工業比較繁榮。根據古人“長者經,矮者緯”的說法,商埠區東西向道路命名為“經”,由北向南鐵路限定的“經壹路”依次排列;南北方向的道路命名為“魏”,十王殿內的“魏壹路”自東向西依次排列,與道路垂直相交。經紗和緯紗之間的短緯路壹般稱為肖偉路。現在,濟南還有肖偉二路和肖偉六路。
這種統壹的命名方法為南部和西部商業港口的發展保留了按順序排列的道路名稱。同時,路線設計也考慮了當時兩條鐵路的走向,以方便商業貨物的集散。可以說,道路經緯度的命名見證了濟南的開埠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