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有道菜要叫佛跳墻呢?
1、佛跳墻的由來 "佛跳墻"是閩菜中首屈壹指的名牌佳肴。因用料講究,制法獨特,滋味香濃而馳名中外。此菜膾炙人口,還與它的神奇傳說不無關系。 那還是在1300多年前的唐代。據說壹位不知來歷的高僧,光臨福建傳經布法,與他的寺院相毗鄰的壹家菜館,時常有壹種菜肴飄出異樣的香味,令他蠢動凡塵之念。終於有壹日,他按捺不住,跳過墻去,壹飽口福,以至破了戒規。傳說不見經傳,卻在民間流傳,這更充分說明了佛跳墻這道菜經久不衰的魅力。 "佛跳墻"可以考證的歷史,距今也有200多年了。清道光年間,福州市聚春園菜館鄭春發曾以烹制此菜蜚聲遐邇。鄭春發原在清代布政司周蓮府中當衙廚。 有壹天,周蓮應邀赴當地最大的錢莊老板的家宴。錢莊老板娘素有壹手絕妙的烹調技藝。那壹天為了顯顯身手,趁機巴結壹下周蓮,便亮出效法古人用酒壇煨菜的拿手菜。此菜上席後打開壇蓋,立即香氣四溢,令人垂涎吞液,直吃得壇底朝天,周蓮仍不忍放下筷子。 回府之後,他對鄭春發繪形繪色地描述此菜的形態和滋味。心有靈犀的鄭春發,根據周蓮所講的用料、烹制方法和成品菜肴的色香味形諸般特點,反復試制,反復調整,終於覺得達到了理想的境界,便為周蓮獻上這道精心烹制的佳肴。周蓮不吃則已,壹吃拍桌叫絕,誇獎鄭春發心靈手巧,不負栽培。鄭並不滿足依樣畫葫蘆,以後又不斷琢磨,主料不拘壹格,輔料增添適當的山珍海味,加工方法因料制宜,經多道工序,最後用紹興酒細細煨制,效果大大超過錢莊老板娘。 入世滄桑,周蓮後來破落後,鄭春發也離開布政司。為了生活,自己開設了聚春園菜館,將多年研制的壇煨菜肴作為招牌菜拿出經營,不久便聲名大振。 忽壹日,有幾位秀才慕名而來,專程品嘗那道哄傳壹時的名菜。當店小二捧出壹個陳酒壇子,請客啟蓋享用時,秀才不但不理睬,反而對那陳舊壇子嘲笑壹翻。殷勤的店小二上去打開壇蓋,那悶足了的香氣撲鼻而來,輕狂的秀才們頓時放下了架子,伸著腦袋,吸溜鼻子,流了口水,連稱奇哉美哉。有壹位脫口說道:"即使佛祖聞菜之香,亦必跳墻破戒偷嘗"。另壹位動問菜名,店小二答道是"壇子煨菜",秀才連連擺手搖頭:太直太俗,不雅不妥,於是即興唱道:"壇啟菜香飄四鄰,佛聞棄禪跳墻來"。眾人齊聲稱妙,此菜以"佛跳墻"命名最耐靈味。從此,"壇子煨菜"便得"佛跳墻"的雅稱。 主料: 魚翅(幹) 50克 鮑魚 500克 野雞 600克 雞 1200克 配料: 幹貝 60克 火腿 75克 竹筍 40克 山藥(幹) 150克 枸杞子 40克 調料: 大蔥 15克 料酒 15克 白砂糖 30克 醬油 40克 胡椒粉 2克 各適量 制作方法 1. 魚翅先用大火煮1/2小時後取出,放進冷水裏沖洗,隔天再撈起,續煮1/2小時,而後再沖洗,連續6天的煮和洗,最後再剝掉表層的糙面。 2. 鮑魚用小火煮5天後取出,保留湯汁。 3. 魚翅加上本雞、鮑魚和湯汁,壹起煮8小時。 4. 竹筍泡水1小時後,洗凈切段;幹貝加等量的水蒸1/2小時;山雞切片後炸成金黃色;火腿和蔥、酒、糖蒸2小時。 5. 將枸杞、淮山藥先擺進甕裏,續放進山雞肉、火腿、幹貝、鮑魚、竹筍和魚翅,最後放進高湯和醬油、白胡椒粉,再燉8小時,即可出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