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營養問題,五谷雜糧多是素的還是肉的?

營養問題,五谷雜糧多是素的還是肉的?

香菇是壹種高蛋白、低脂肪的高級食品和保健食品。在蛋白質的組成中,氨基酸種類繁多,含量豐富。已知香菇中的氨基酸多達18種,分別是天冬氨酸、蘇氨酸、絲氨酸、谷氨酸、胸腺酸、甘氨酸、丙氨酸、纈氨酸、異亮氨酸、亮氨酸、賴氨酸、組氨酸、精氨酸、蛋氨酸、胱氨酸和色氨酸。谷氨酸的含量高於其他食用菌。谷氨酸鈉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化學調味劑味精的主要成分。因為香菇中谷氨酸和天冬氨酸的含量高,所以味道特別鮮美。谷物和豆類中通常缺乏的賴氨酸、蛋氨酸和鈀在蘑菇中含量豐富。所以在營養上尤為重要。比如壹個20斤的狐臭小孩,每天需要1800毫克的賴氨酸,而小麥、大麥、大米中賴氨酸的含量只有0。2%,即使每人每天吃1斤糧食,獲得的賴氨酸也只有人體需要量的壹半左右。另外,蘑菇等食用菌是產生氨基酸的生物資源。蘑菇等食用菌的開發利用為氨基酸的生產開辟了新的途徑。

香菇中的2種維生素

香菇的營養價值高,在於它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特別是B族維生素、麥角固醇和煙酸的含量遠高於其他食物。蘑菇還含有抗壞血酸(維生素C)、泛酸、吡哆醇、生物素、葉酸、維生素b12等多種維生素。

平菇原名平菇。中國古代稱天花為“懷娥”;在歐美,它被稱為平菇;在日本,它也被稱為蘑菇。別名北鳳菌、平菇、杏鮑菇、杏鮑菇、榆黃蘑、杏鮑菇、杏鮑菇、杏鮑菇、糙皮側耳。在分類學上,它屬於擔子菌、傘菌屬、蘑菇屬、側耳屬。

隨著科學的進步,平菇在近代逐漸由野生馴化為人工栽培。在近代國內外發現的2000多種食用菌中,是壹種生長迅速、個體大、口感嫩、價值高的大型食用菌。原本是宮廷裏難得的美味,如今卻成了千家萬戶餐桌上的菌菜。

早在六七百年前,南宋文學家朱扁在16年被囚時,曾寫下壹首詩《謝翠芝項峻天花》,詩中說:“三年間,北方葷菜遍地,菜頗使人想起周楠的味道。菜是九個夏寶,天花突然從五棵玉秧上來了。”【作者簡單解釋了壹下,大意是:三個。熱情地稱贊平菇既是肉菜又是菜,稱贊平菇像天上的花壹樣好吃,回味無窮,感慨萬千。還有皖北的村民,自古就知道“懷鄂”(指平菇)能治食道癌。

二十世紀初,意大利最早開展鋸末栽培研究,四十年代後期開始大面積種植。我國在1930左右,利用楓樹等闊葉樹的倒木在長白山林區栽培平菇屬的杏鮑菇。1936左右,日本的森木和中國的黃繁熙開始了瓶栽。此後,歐洲人lutha-ra1969用山毛櫸或其他闊葉樹的木屑栽培杏鮑菇。近10年來,德國、日本、韓國和我國利用稭稈和廢棄棉籽殼栽培平菇,極大地促進了平菇人工栽培和生產的發展。啟東市於1979從河北省引進,試種成功。1984作者從江西引進平菇並栽培成功。

現代科學研究證實,平菇的營養成分和功能有很多方面:

(1)菌體蛋白質含量高達19-26g。據資料報道,平菇的幹蛋白含量在20%左右,是雞蛋的2.6倍,豬肉的4倍,菠菜和油菜的15倍。蛋白質含有18種氨基酸,其中8種必需氨基酸占8.38%,占氨基酸總量20.7%的35%以上。食用菌,比如平菇,之所以好吃,是因為含有上面提到的多種氨基酸,能刺激人的味覺器官感受鮮味,比味精好很多。不渴。而且含有的氨基酸量非常豐富。例如,蘑菇、平菇、香菇和草菇中所含的異亮氨酸、亮氨酸和賴氨酸的平均值分別為4.45%、6.8%和7.7%,而牛肉、牛奶和大豆中所含的這三種氨基酸的平均值分別為4.1%、0.10%和3%。特別是動植物中的賴氨酸和亮氨酸大多缺乏,亮氨酸幾乎沒有。中國的食物結構以糧食為主,更是缺乏。賴氨酸在促進記憶和智力方面具有獨特的作用,對嬰幼兒和老年人的發育和健康非常重要。亮氨酸的適度增加。是能促進人體輕松合成高級蛋白質的重要成分。所以壹般食用菌所含的氨基酸可以和牛奶、瘦肉、魚相提並論,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比如魚中幾乎沒有維生素C;

(2)脂肪3.84%;

(3)總碳水化合物含量為65.61%,其中還原糖54.73%,戊聚糖1.96%,甲基戊糖1.16%,海水浴糖5.38%,甘露醇10.87%;

(4)含6.15%纖維素;

(5)灰分為4.94%;

(6)維生素B族豐富,如VB2 0.1.35% μ g,vc9.3% μ g,VD 0.1.2% μ g(麥角固醇);

(7)並含有鉀、鈉、鈣、鎂、錳、銅、鋅、硫等14種微量元素;

(8)最近的研究表明,平菇中還含有平菇(蛋白聚糖)、酸性多糖等生理活性物質,對健康長壽、防治肝炎有很大作用(平菇可制成甘寧片),對防治癌癥也有壹定作用;

(9)平菇(側耳屬)。對革蘭氏陽性菌、革蘭氏陰性菌、分枝桿菌等有很強的抗菌活性。

(10)特別是近年來,人們已經知道平菇等食用菌壹般含有能刺激機體產生幹擾素的誘導劑(能抑制病毒的抗體)。這種物質統稱為“蘑菇—vrna”,能強烈抑制病毒增殖。因此,經常食用蘑菇類食物,可以減少“流感”、肝炎等病毒感染,特別是抵禦非典等病毒的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