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夏季節,雖然夏天來了,天氣越來越熱,氣溫明顯上升,但早晚還是比較冷,晝夜溫差還是較大,早晚要適當添衣。另外,進入長夏後,白天變長,夜晚變短。此時,配合自然界陰虛的變化,也要“晚睡”和“早起”,以接受天地的清氣,但仍要註意“午睡”,特別要適當午睡,保證精神狀態飽滿,體力充足。
2、心理健康
長夏也要註意“休息”。漫長的夏天過後,人們很容易激動。所以長夏要“忌怒而躁”,忌大喜大怒,要保持安靜、開朗、輕松、愉快,永遠微笑。還可以多做壹些安靜的文體活動,比如繪畫、釣魚、書法、下棋、種花等等。
長夏前後,我國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在18℃至20℃之間,正是“百花紫”的好時節。中國吃網餐飲網專家提醒,漫長的夏季過後,天氣轉熱,中醫認為“暑易傷氣”、“暑易入心”。因此,此時人們要註意精神調理,加強對心臟的保養,尤其是老年人要自覺進行精神調理,保持平靜愉快的狀態,切忌大喜大悲,以免傷心受傷。
3.為健康而運動
漫長的夏季過後,隨著氣溫的升高,人容易出汗,“汗”就是心的液體。在漫長的夏季,我們應該註意不要過度出汗。運動後要適當喝溫水,補充體液。在漫長的夏季,不要選擇過於激烈的運動,而要選擇相對平和的運動,如太極拳、太極劍、散步、慢跑等。
4、飲食與健康
長夏時節,卦幹,性質的變化是陽漸長,陰漸弱。相對於人的臟腑,肝越來越弱,心越來越強。這時候的飲食原則是,增酸減苦,補腎助肝,和胃。此時飲食宜清淡,脂肪低,易消化,富含纖維素,多吃蔬果和粗糧。平時可以多吃魚、雞肉、瘦肉、豆類、芝麻、洋蔥、小米、玉米、山楂、枇杷、楊梅、哈密瓜、桃子、木瓜、西紅柿等。少吃動物內臟和脂肪,少吃鹹魚、鹹菜等鹹味食物。
中醫認為,人要適應春夏之交天氣的變化,以心為主。心為陽,主陽。心之陽能促進血液循環,維持人體生命活動。心的陽熱之氣不僅維持自身的生理功能,而且對全身有溫熱作用。人體的水液代謝和汗液調節都離不開心陽的重要作用。
在夏之時初期,老年人的氣血容易停滯,血管容易堵塞。每天早上,他們可以吃壹點洋蔥,喝壹點酒,以促進氣血的循環,從而防止心臟病的發生。漫長的夏季過後,天氣逐漸轉熱,飲食宜清淡。以易消化、富含維生素的食物為主,少吃大魚大肉和油膩辛辣食物。中國飲食網菜單健康專家提醒,長夏的飲食原則是“春夏養陽”,養陽重在養心,既能補充營養,又能強心。平時多吃蔬菜、水果、粗糧,可以增加纖維素、維生素B、C的供給,預防動脈硬化。總之,在長夏的季節,要養心養性,做好消暑的準備,使身體各器官功能正常,達到“正氣充足,邪不可使”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