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菜,也就是雲南菜,不屬於中國八大菜系,屬於少數。但與川菜、粵菜等“大菜”相比,它可以不拘泥於傳統的烹飪方式,而更強調食材本身的新鮮,這其實與雲南多樣的地形和氣候密切相關。
在雲南,流傳著壹句諺語:“凡是綠的都是菜,凡是動的都是肉”。與川菜色彩豐富、刺激味蕾不同,註重酸辣的雲南菜多為野味,獨特的原味成為其特色。
所以當題主問到“雲南菜的代表菜”時,周軍出醜了。根據雲南菜的地理位置和口味,推薦哪三個分菜系?
首先是滇南,包括紅河,文山,玉溪等等,以石屏的過橋米線,蒸雞,雞絲芽菜,蒸豆腐為代表。
舉世聞名的過橋米線就更不用說了。再說說蒸雞。
早在清朝乾隆年間,蒸雞就開始在雲南南部流傳。做法是在湯鍋裏放壹個蒸籠,在壹個大湯鍋裏裝滿清水,然後把雞塊放在蒸籠裏,簡單的蒸壹下雞肉,這樣食材最後就被蒸汽凝結了,在香清是原汁原味,鮮嫩的。
這道菜的賣點是“蒸鍋”,而且必須是建水產的陶制蒸鍋才算正宗。
然後是滇東北,包括昭通和曲靖。因為靠近四川省,所以味道接近川菜。代表菜有宣威火腿、沾益辣子雞、烤餌。
我記得舌尖上的中國出現了諾登火腿。與宣威火腿、鶴慶圓腿並稱為“雲南三大火腿”。但實際上諾登火腿都是家庭小作坊生產銷售,產量極小。真正能吃的是宣威火腿。
宣威火腿形似琵琶,頭大骨小,瘦肉紅潤,乳白肥肉,粉骨,所以常被稱為“雲腿”,做出來的就是大名鼎鼎的“金錢雲腿”。
還有沾益辣子雞,是雲南菜的代表之壹。可以說“不吃辣雞,白來雲南壹趟。”
最後是滇西北和滇西南兩個地方,包括保山、麗江、大理、版納等地區。因為靠近緬甸,所以菜品口味多樣。代表菜有:傣家菠蘿飯、瓦雞爛飯、紅燒竹鼠、奶沙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