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三全古鎮的歷史故事

三全古鎮的歷史故事

三泉鎮位於汾陽市西南10公裏處,東與陽城鄉接壤,西與楊家莊鎮、史莊鎮接壤,北與李家莊鄉接壤,南與孝義市接壤。全鎮總面積82.97平方公裏。三全公社成立於1958,鎮成立於1984。有33個行政村,人口3.6萬人,耕地面積6.68萬畝。鎮上有三條季節性河流:陽澄河、郭毅河和加比河。目前,鎮內有孝義至柳(灣)鐵路、汾(陽)至平遙高速公路、307國道、340省道、韓(鎮韓家園)-石(石莊鎮)線等交通幹線通過,是呂梁三泉工業園區和全市僅有的兩個國有煤礦。

這個城鎮是以古代的三個泉水命名的。是歷史悠久的文化名鎮,也是三晉大地上重要的商業重鎮。憑借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人文環境,千百年來成為晉中腹地重要的商品集散地。汾陽是秦晉古道的旱碼頭,三泉是這個巨大碼頭上的商埠。數百年來,這裏商貿繁榮,名人輩出,是我市秧歌的發源地。民俗豐富多彩,文化底蘊深厚。

三泉鎮現存的地面文物居全市之首,幾乎每個村莊都有寺廟,古民居遍布全市。保存較好的有:金元時期北禦園村的五嶽廟;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宜豐北村齊聖光王友廟、古戲臺、古庭院;任家堡(仁和堡)古村落建築群和石人祠堂牌坊;“五堡壹鎮”(任家堡、趙家堡、張辛堡、李家傑、南苑、三全鎮)民國時期的酒樓遺址;張新寶大聖廟、明代門樓坡、小學遺址;趙家堡門樓;莊媛和宮村古村落;宜豐南村關帝廟和村門;聶勝村的魁星樓和古村落建築;東趙村的奇峰塔、翰林坊古建築群;北馬莊古戲臺及壁畫;宮村春秋紫石古城遺址;尚文村公所遺址、上莊村及段家莊關帝廟建築群、平陸村法雲寺、觀音寺、古院落;阪口谷、張鐸村寺廟和古宅;新縣村古寺戲臺遺址;團城村青龍溝遺址等等。

該鎮的民間非物質文化遺產主要有:集鎮文化、地方秧歌、剪紙、木雕、磨香油、黃酒、醋、浮雕肉、花饃、月餅、刺繡、玉米皮編織、糕點制作技藝等。

特色農產品主要有:核桃、團城村頭的山藥、紅大蒜、聶勝村的胡蘿蔔、仁道村的掃帚、新縣村的紅薯。主要農作物為玉米、豆類等小雜糧,還有萬畝核桃林。

革命戰爭年代,三全是汾陽的革命搖籃。1938年8月2日,侵華日軍在三全制造了駭人聽聞的“南馬莊慘案”。古鎮人民的革命英雄事跡可歌可泣,廣為流傳,湧現出徐芷芬將軍等傑出人物。鄧小平等老壹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1936三泉鎮張新堡村孟佳大院駐足。解放戰爭時期,王鎮同誌還指揮了三泉鎮平陸村的戰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