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二十四年(1844),21歲的李鴻章在順天府參加鄉試,壹舉拿下舉人考試。與50多歲還在瘋狂趕考的金範相比,李鴻章是壹個典型的年輕人。他考中舉人後,住在北京曾國藩公館,師從曾國藩教授,次年正式拜曾國藩為師。
曾國藩是當時朝廷有名的名人。李鴻章是怎麽和他扯上關系的?由於李鴻章的父親李文安讀書很晚,直到37歲才考上進士。同年考上進士的人中,曾國藩27歲。在古代,壹起考進士是壹種很大的“自然感”,相當於現代人所說的“同窗”,古人所說的“同年”。
李文安和曾國藩同年,於是李文安的兒子以“世交”的身份加入了曾國藩的門下。當時,曾國藩還只是從天而論的四品,遠不如後來的項禁衛和兩江總督那樣顯赫,但他在人前已經有了深深的威嚴,尤其是他的治學態度使李鴻章非常佩服他。
李鴻章後來回憶自己的身世時說,“我野心不大,但又無可奈何。遇到壹個老師,我這輩子學習進步很大。我這輩子若有壹寸功德,都得老師給。”這裏的“老師”指的是曾國藩。李鴻章認為,他壹生做人、做研究、做事的基礎都是曾國藩打下的。
曾國藩教給李鴻章什麽讓他如此感恩?妳可以從後面的壹個小事件中看出端倪。鹹豐九年(1859),李鴻章進入曾國藩的湘軍幕府,擔任幕僚,為恩師出謀劃策,起草鎮壓太平天國的文書。
當時曾國藩幕府裏有個副官叫薛福成。薛福成我們應該不陌生。作為洋務運動的代表人物之壹,他出現在中學的歷史教科書中。他寫了壹本書叫《永安筆記》,記錄了自己的經歷,包括李鴻章初入曾國藩幕府後的故事。
李鴻章的性格中有壹個非常驕傲的部分,他總是以自己的方式做事。當時,曾國藩治軍非常嚴格,規定所有士兵必須在石矛起床吃飯,所有參謀人員必須在石矛進入他的帥帳吃早餐。所謂在近代是五點到七點,曾國藩基本上要在三點鐘,也就是五點四十五分左右命令項吃早飯。
但是,李鴻章從小就睡。他進入曾國藩幕府後,雖然知道有這樣的禁令,但沒有理會。於是湘軍將士吃了早飯,李鴻章還在睡覺,曾國藩沒有在帥帳中吃飯。而是不停地叫人催李鴻章,壹連派了三支部隊去叫李鴻章吃飯。
曾國藩對姍姍來遲的李鴻章說:“邵荃麟,既然妳在我的戲裏,我有話要對妳說。這裏只有‘真心’二字。”他只是給了李鴻章壹個“誠”字,卻把李鴻章嚇出壹身冷汗。從此他不敢睡覺,養成了每天中午起床的習慣。
為什麽“真誠”這個詞有這麽大的力量?因為這和儒生的修行有關,儒家講究“修身、治國、平天下”。如何修身養性?首先要真誠,“真誠”是壹切的基礎。曾國藩用“誠”字點出李鴻章,意思是他內心太驕傲太懶惰,沒有真心,很難有所成就。
而李鴻章也馬上認可了曾國藩的勸諫,後來成功建立了壹些政績,被世人稱為“東方俾斯麥”。
李鴻章打盹遲到,曾國藩說了壹句話,把李鴻章嚇出壹身冷汗,不再打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