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壹套完整的測試菜肴和食譜

壹套完整的測試菜肴和食譜

“民以食為天”。中國人對“吃”的熱愛是深入骨子裏的,歷代皇帝也不例外。天之驕子,萬人之上,對吃這個東西比常人更不能懈怠。除了註重其菜色、口感,“試毒”更是重中之重!也許妳會問歷史先生:皇宮那麽嚴密,真的有必要驗毒嗎?

令人驚嘆的事實是,中國歷史上因為禦膳中毒而死的倒黴皇帝多達20個!要知道,從努爾哈赤入朝到末代皇帝宣彤溥儀,中國最後壹個封建王朝清朝只有12個皇帝。這個驚人的比例讓歷代帝王都非常重視“試毒”這件事。所以自然是必須的。

影視作品中,歷史上最著名的慈禧太後,壹頓飯吃200道菜。這雖然有藝術加工的嫌疑,但也並非毫無根據。歷史學家考證,清朝早中期的標準禦膳有120道菜,要求三桌,不包括主食、水果、甜品。後來從嘉慶帝減到64,鹹豐帝減到32,鹹豐帝死後聽政的慈安皇後甚至減到24!原因之壹,史書認為,壹定是菜太多,不能試毒。

“裝腔作勢”這個詞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但妳壹定不知道,在清朝,“裝腔作勢”並不是我們現在形容別人“得瑟”的形容詞,而是“擺菜單”的意思。皇帝們吃飯的時候,每個菜旁邊都會放壹個牌子,上面寫著菜名和廚師的名字,壹是為了保證菜的質量,二是為了以後如果出了問題,皇帝會中毒打嗝,還不如追究廚師的責任。

此外,皇帝用餐所用的餐具也很精致。除了奢華精致的瓷器和黃金,銀器是帝王飲食中必不可少的餐具。古代制毒工藝並不先進,常見的砒霜、鶴頂紅等毒藥都含有硫化物,會與銀反應生成黑色物質。所以如果皇家飲食中有這種毒藥,銀器壹試就知道了。

所以我們經常能在電視劇裏看到太醫在食物裏插銀針驗毒。其實這是每壹道菜在皇帝吃之前都需要經過的過程:在清朝,每壹頓禦膳外面都會掛壹個小小的銀牌。揭去蓋子後,太監會把銀質獎章放在皇帝面前的盤子裏試壹試,沒有任何反應就可以放心食用了。

除了銀器、餐具等物理方法,清朝皇室還采用了化學方法:專人驗毒。沒錯,恭敬房裏有壹種太監叫“侍飯太監”。他們每天負責將禦廚房的飯菜送到養心殿,設置菜肴和食譜,並向負責的太監匯報,邀請聖家用餐。

而他們最後也是最重要的職責,就是先把皇帝要吃的食物咬壹口,看看有沒有毒,美其名曰“嘗食”。太監謝過皇帝的“賞賜”後,吃了禦膳,確認無毒,皇帝才可以吃。壹想到當壹次國王就很慘。每天每頓飯都要經過那麽多的程序,妳吃不到壹頓熱飯,別人已經吃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