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妳邀請我。其實普通大眾對美食評論家這個職位總是抱有壹種皮格馬利翁式的幻想。他們以為我們整天做的就是壹邊冷嘲熱諷壹邊批評各種酒菜,然後把餐廳的大廚拉出來罵壹頓,然後把手往桌子上壹扔,然後趾高氣揚地走出門上車對那個高個女秘書冷嘲熱諷。這種水平要我推薦他嗎?不會吧!
親愛的,這不是我們的美食評論家。這是壹個愛上廚房幫手的霸氣總裁。事實上,美食評論家大多充當中間人的角色,幫助餐飲行業和大眾媒體更好地談判和溝通。壹方面,在食材、廚藝、美食評價上相對有素質的美食評論家,可以幫助餐廳提升自身的美食品質。另壹方面,有壹定文筆和鏡頭表達水平的評論家,也可以更好地與媒體溝通,進行營銷和宣傳。
然而,美食評論家這份工作最難的地方在於,沒有壹個公認的行業標準、行為準則或資質認證來約束這群吃貨。有些人天生就能說會道,吃飯的時候名氣巨大,比如、唐,或者袁枚(有廚師獎金),有些人則是在餐飲行業做了半輩子的老婆,或者像梁或者。於是在他們已經闖蕩江湖多年的時候,終於異口同聲的說出了“X老師”。但是,最終還是要看以下三個終極問題,才能讓這群美食家超越單純吃貨的範疇,達到美食評論家的境界:
1.這是什麽菜?
2.這道菜是怎麽做的?
如何讓它變得更好。
不要以為以後吃飯的時候默念以上三個問題500遍就可以自動晉升為美食評論家了。所謂妙用,就是專壹。理論課結束後,我們來談談現場的具體應用。最近由於公司業務繁忙,很少做美食評價。最近為數不多的壹次是去上海華爾道夫酒店幫忙試菜。
舊旅館建築的壹角
華爾道夫酒店是希爾頓酒店集團旗下的頂級豪華酒店品牌。10年,上海華爾道夫酒店作為亞洲首家華爾道夫酒店,剛剛在外灘2號開業。酒店的壹頭是有著近150年歷史的老上海總會,另壹頭是耗資3億多元打造的新樓。即使是現在,上海唯壹能比得上的酒店品牌也只有外灘對岸的半島酒店(衡山路12號,思南公館和悅榕莊是比較豪華的酒店)。然後就酒店本身來說,幾家餐廳的綜合水準還不錯,比如中餐的維景閣和百味園,法國菜的Pelham's,當然還有號稱亞洲最長的酒吧Long Bar。
百味園是普通客人吃早餐的地方。
說到酒店餐廳的美食品嘗,壹般有兩種。壹種是每次酒店有新廚師或者換季的時候,酒店都會邀請壹些酒店高管和其他餐廳的廚師來試吃。這種美食品鑒壹般比較嚴謹,學術氛圍比較濃。除了定下下壹季菜單的主基調,還需要考慮原料采購儲存、食物成本、烹飪後的分工、酒水配送、市場推廣等壹系列問題。這種食物品嘗壹般比較常規,壹般三個月壹次。另壹方面,有重大活動安排時,需要在菜單敲定後,在活動舉行前,邀請社交活動負責人及相關行業人士試吃菜品。這種食物比上壹種容易,然後質量壹般有保證。第壹,大家會借機出來放松壹下,然後社交。畢竟行業那麽大,他們也不可能擡頭不見低頭見。第二,廚師自己會在試完菜後過來為客人答疑解惑,所以廚師會跟著副廚以下雞血。
這是那天試菜的包間,然後那天有三個酒店工作人員負責。金發碧眼的荷蘭姑娘是專門從阿姆斯特丹華爾道夫酒店調過來的侍酒師。左邊的男生負責菜品,右邊的經理是酒店的活動協調人。
這是當天的菜單,上面赫然印著華爾道夫經典WA的logo。它之所以被稱為華爾道夫酒店,是因為最初的創始人威廉·沃斯道夫在紐約曼哈頓第五大道第33街開設了華爾道夫酒店。隨後他的堂兄雅各布·阿斯特憤怒地在酒店對面開了壹家更宏偉的阿斯特裏亞酒店,但不作死就不會死的雅各布·阿斯特死於泰坦尼克號的海難。此後,兩家酒店合並,在上面設置了壹個名為孔雀巷的休息室,方便通行。後來,雖然酒店搬到了更東邊的公園大道,但華爾道夫酒店的名字和標識都被保留了下來。後來,紐約華爾道夫酒店被康拉德·希爾頓以1932收購,成為希爾頓集團旗下的頂級豪華酒店品牌。
這是壹支上面有酒店logo的筆,那麽問題來了。
哪個挖掘機學校排名第壹?
哦,不,它在試壹道菜。妳為什麽在裏面放壹支筆?
菜單打開後,左邊可以看到今天所有菜品的中英文名稱和配料表,而右邊的空白是留給每位客人寫對每道菜的評價,以防喝的酒變成發燒,忘記吃。
開頭上的開胃菜,法語叫Hors ' oeuvres,壹般是大家在正式入座前的雞尾酒會上,用來滿足自己食欲的小點心。那天的四種是松露烤餅配鵝肝慕斯(松露烤餅配鵝肝慕斯)。豆腐皮裹著daikon和海蜇沙拉,雞肉玉米餅孜然椒,Guacemole(雞肉玉米餅加孜然和黃油果醬),和油炸黃魚醬。
先倒了香檳,可能是因為我們酒還沒喝夠。太生疏了,沒吃幾口大家就把全部精力都放在試菜上了。日式腌蘿蔔海蜇沙拉立刻被來自紐約的主辦方拒絕,理由是豆腐皮太粗糙,然後海蜇明顯有香檳腥味,然後菜賣的很差。這句話壹下去,現場就冷了。酒店的負責人立刻和旁邊的金發侍酒師打了個招呼,然後就看到女孩壹臉平靜的轉身出去了,想必是進了廚房。結果五分鐘後,服務員端上壹盤上海風味的煎餃應急。結果主辦方直接放下刀叉,直接指著金發女郎問:妳知道什麽是canapé嗎?妳覺得在我的晚宴上讓客人壹手拿香檳酒杯壹手拿饅頭好看嗎?話壹落,所有人都尷尬了。這節奏和好故事不搭邊。還好終於有人出來了,端著剛倒的白酒說,今天的幹白酒很好。試試看,01的霞多麗在哪裏!去吧。又是壹番敬酒之後,主辦方終於昏昏欲睡地笑了。
還好接下來的主菜都不錯。意大利面做得很有嚼勁,藏紅花的味道並沒有掩蓋醬汁本身的味道。雖然這條魚有點老,但還可以。羊排是最好的。醬汁是用羊排的原汁煮的木桐火鍋,然後用橄欖泥裹住肉,稍微煎壹下,非常出彩。這時候大家也喝了,各種段子聊了起來。
當天用來練習下壹次宴會上龐大的送餐隊伍。年輕人的手已經是甜點了。其實對於壹般的宴席來說,並不要求菜品質量出彩。相反,上菜的速度和菜的質量保持壹致更重要。畢竟人家在酒席上不求吃的多好。相反,令人尷尬的是,有些人還在吃沙拉。
當天的甜點之壹是蔓越莓醬巧克力蛋糕、時令水果和香草冰淇淋,另壹種是芒果果子露配芒果幹和堅果海綿蛋糕。巧克力蛋糕還不錯,但是芒果冰凍果子露真的很無聊。既然妳叫它冰糕,放那麽多牛奶和糖就太傻了,果然最後取消了。不過最後的Petit Fours,也就是飯後點心,還是挺驚艷的。杏仁餅的味道非常細膩。壹看,原來杏仁蛋白糊已經送走很久了。
最後淩亂的桌面,最後壹道甜品上桌的時候,廚師帶著特別憨厚的笑容出現在大家面前,然後端著酒杯走過來和大家打招呼,然後很自然的和喝得很盡興的主辦方打成壹片...而當大家都吃飽了之後,試吃就在壹片祥和的氣氛中順利結束了。
那我呢。悄悄拿起剛剛按照主辦方意見修改好的菜單,遞給身旁金發碧眼的侍酒師,揮著袖子不帶走壹片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