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料及配料:250g平疊,100g老豆腐,100g熟牛肉,50g豆腐皮,50g腐竹,30g小酥肉,30g小炒丸,20g大腸,20g黃花菜,20g四季豆,65438老湯。香菜少許、蔥花、姜末、勾芡粉、鹽、味精、雞精、胡椒粉、料酒、醬油和香油。
2.將準備好的扁擔、老豆腐、大腸切丁,豆腐皮、腐竹切片,熟牛肉切片。
3.倒入適量的食用油,待油熱時,將姜末、黃花菜放入鍋中炒熟,然後將切好的牛肉、大腸、酥肉、平疊放入鍋中,加入料酒和醬油,再倒入少許老湯翻炒。
4.半分鐘後,將四季豆、豆腐丁、豆腐皮、腐竹等原料依次放入鍋中,將老湯倒入鍋中。
5.中火煮兩分鐘後,倒入炸好的丸子,再加點鹽、味精、雞精、胡椒粉等。
6.湯燒開後,準備少許幹粉,加水攪拌後倒入鍋中勾芡。半分鐘後,湯又可以煮了。烹飪前加入少許醋和香油調味。湯汁放入餐具後,加入蔥花和香菜裝飾即可。
小碗湯成菜後,色澤紅潤,酸辣,姜味更突出。
洛陽小碗湯,壹種酸酸甜甜的洛陽特色美食。
相傳洛陽小碗湯始於民國中期,由“廚子的菜”演變而來。它以壹種盛有湯的小碗命名,最初在益陽、孫旗屯和水谷流傳。
民國時期,洛陽有很多“土豪”,也就是廚師。農閑時,“局主”帶著徒弟到村裏給農村辦婚喪嫁娶的人做飯。當時農村的農民生活非常貧困,在宴席原料的準備上經常捉襟見肘。只是在“局掌”的巧妙配合下,酒席才做得更加體面可口。
據年長的洛陽人說,“局總管”對弟子要求嚴格,上菜程序完成,炊事員才能給自己做點吃的。壹小碗湯是廚師自己做的飯。所有的菜端上來後,食材所剩無幾,廚師們就把這些食材全部切成丁,放在肉湯鍋裏燉。因為“僧多粥少”,只好用小碗盛湯,每人只有壹碗。如果我們不飽,我們可以多吃饅頭。這就是小碗湯的由來。
因為小碗湯是廚子的菜,聽著不雅觀,也不通俗,所以壹直難登洛陽水席的雅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