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制作工藝,中國菜的味型之多也令人咋舌:鹹鮮、鹹甜、香辣、五香、醬香、蒜香、酸辣、麻醬、椒麻、豆瓣、魚香、姜汁……要把所有味型都列全,可不是壹件簡單的事,連汪曾祺先生都感嘆“中國人口味之雜也,敢說堪為世界之冠”。
從味型上來說,不同菜系有著相同之處,亦有各自的側重點。從各大菜系的主要口味對比中可以看到,中國菜系的主流口味是“鹹鮮味”,這壹味道在每個菜系中都排名第壹,最低都占了44%(東北菜),而最高則達到了70%(蘇菜)。
然而,不同菜系排第二的口味就有所不同了,比如,雲貴菜、川菜、湘菜、魯菜這幾個菜系是香辣味;徽菜和浙菜是甜味;其余菜系則全部為家常味。相比其他口味,“家常味”這個味型在概念上可能大家會覺得模糊些,其實它是四川首創的三大味型之壹,主要用料是豆瓣、鹽和醬油,因著菜式的不同,也可以加入豆豉、辣椒、料酒等,“回鍋肉”“家常豆腐”“太白雞”等菜式都屬於家常味(《解析中國菜肴味型分類及其調配與應用》)。不過,上傳菜譜的網友們可能會用廣義上的家常概念來定義家常味,所以導致其他非川菜的菜系也出現了高比例的家常味菜品。
當然,不同菜系的口味差異跟不同地域間的氣候和地形有著密切的聯系,壹般來說,氣候潮濕的地方,如四川、湖南等地比較喜歡吃辣,因為辣可以起到祛濕的效果,而廣東、福建、浙江等地由於產甘蔗較多,所以甜味菜品的比例會更高。
說了這麽多,在“吃”這件事上,或許真的如梁實秋先生所說的那樣,中國人特別饞壹些。不僅能吃而且會吃,可以用不同的調料和技法來滿足自己的味蕾。
不同食材、調料和技法的組合形成了不同菜系的特色,創造出風格各異的菜。壹菜壹格,百菜百味,不知道,這數不勝數的菜品,如果要壹道道嘗試的話,壹輩子的時間是否夠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