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包容的城市文化形成了食物的多樣性。
歷史上,成都經歷了六次名人大遷徙和大規模移民。各種名、俗文化的融合,帶來了多樣的食材和制作方法,在交流和創新中豐富和繁榮了成都的飲食文化。
這裏有優秀的廚師,最好的餐廳,還有壹大批來自全國各地的美食評論家。美食的匯聚,文化的碰撞,推動了成都飲食文化的發展。除了本地的川菜很繁榮,外地的菜系甚至外國的菜系也是五顏六色。
成都的地方菜屬於川菜,烹飪方法多樣,口味多樣,但多以麻辣為主。其中最著名的菜肴有:魚香肉絲、珍奇雞、宮保雞丁、麻婆豆腐、毛肚火鍋、牛肉絲、夫妻肺片、鄧英牛肉、擔擔面、賴湯圓、龍抄手等等。
成都美食遍布大街小巷,著名的美食街有:錦裏小吃街、草堂餐飲娛樂圈、武侯祠街、雙楠美食區、玉林-中華園美食區、柯華路-領事館路美食街、人民南路南延線休閑美食街、春熙路小吃街等除了這些遊客必去的小吃街,名店無疑在成都飲食文化的記憶和傳承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成都有名的飯店很多,其中“巴國布衣”、“皇城媽媽”、“銀杏”、“獅子樓”是中國馳名商標品牌,而“老屋”、“大蓉和”、“味道江湖”更是久負盛名。
成都的美食可以很大眾化,很草根,也可以很商業化,很高檔。大街小巷隨處可見的餐廳和小吃,展現了舌尖上成都的獨特味道。
2.東方哲學孕育的飲食文化。
成都的美食種類數不勝數,成都美食最大的特點就是口味豐富。以甜、酸、苦、辣、鹹五種基本口味,調配出23種復合口味。這種飲食觀念和文化源於中國古代哲學。我國早秋戰國時期的古代哲學家提出,宇宙與生命是壹體的,金、木、水、火、土五種基本元素構成了宇宙萬物。成都菜繼承了這壹理念,發展了五大風味,吸收了全國各地各種菜肴的特點和精華,最終演變成成都特有的飲食文化,成為中國美食乃至世界上最美味的流派之壹。
3.豐富的產品為食物提供了配料。
成都地處長江中上遊,水量豐富,幹流12,支流數十條。水質優良,汙染小。每年生產大量的淡水魚、蝦、貝類和水生植物。作為豐富的盆地地形,成都平原占50%以上,其余為低山丘陵。有許多礦物質和肥沃的土壤。它能生產大量的糧食、油料、水果、蔬菜、蘑菇、竹筍、茶葉等等。成都有良好的植被和各種地貌的生物資源。城市綠化覆蓋率高。動植物種類極其豐富。豬、羊、雞、鴨、兔等家畜也產很多。
都江堰,壹條古老的河流,縱橫交錯的成都平原,灌溉渠密布,無洪無旱。成都獨特的地理賦予了成都人豐富的食材,雙流縣出產辣椒,被譽為“天下第壹椒”。郫縣出產的豆瓣被譽為“川菜之魂”。所謂“味在川,魂在郫縣”,就是郫縣豆瓣。自明末清初郫縣豆瓣誕生以來,川菜發揚光大,享譽世界。
如今,成都正努力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推進“美食之都”建設。積極參與創意城市網絡活動,開展國際美食交流活動,組織人員赴世界級美食之都進行中西美食文化交流。開通“京交會”“食博會”等重要平臺,推介“食都”。成都作為“美食之都”的國際影響力與日俱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