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如果妳看得更深壹點,妳可以追溯到徽菜的影響,比如煙熏火腿豆腐、腌豆腐以及菜單上不時出現的“壹品鍋”,都是和徽商壹起帶到江邊的。從杭州到上海的各種菜肴。所以,妳很難定義什麽是“杭幫菜”。在我看來,這是杭州人基於對新鮮度和時令性的追求,再借鑒以上地方的風格而形成的融合美食。這可以認為是沿襲了南宋《梁璐之夢》中對臨安城的描述:飲食之亂,無南北之別。融合意味著創新。南宋時期,臨安是舉世聞名的“美食之都”,各種面食、小吃、調味品、烹飪技藝都在突飛猛進地發展。經濟基礎決定飲食的繁榮。有了錢,餐館和小吃有了更大的發展空間,夜市從這裏開始變得司空見慣。
杭州也是首都的寵兒。作為互聯網大本營,連鎖餐飲業也是如火如荼。記得第壹次在北京吃綠茶和外婆家。我驚訝於它的高性價比。後來去了杭州,才知道這是壹個很成熟的商業模式,包括新百路和弄堂,“價格不貴,環境好,菜品宜人,地理位置優越”。我光顧這樣的餐廳已經有壹段時間了,尤其是當妳被西湖裏洶湧的人群推來推去,撞破的時候。當妳看到透明窗的大落地窗時,妳不要太感激。然而,和大多數連鎖餐廳壹樣,它帶給妳的滿足感更多的是壹種對“同樣的服務妳付多少錢”的掌控感,而不是滿足好奇的味蕾。
第壹次吃後,味蕾並沒有留下什麽特別的記憶點——壹旦掌握了菜譜,這些餐廳的菜品似乎就有了重復感。所以杭州讓我考慮回去吃飯,或者去那些便宜又實用的餐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