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茶葉是如何壹步步進入家家戶戶拯救唐朝的?

茶葉是如何壹步步進入家家戶戶拯救唐朝的?

唐代安史之亂是歷史上的壹個動蕩時期,但大多數人將安史之亂平定的功勞歸於藩鎮,但經濟對戰爭的影響也不容小覷。其實打架就是打經濟。在沒錢沒糧的情況下,就好比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而唐朝之所以能夠渡過這個難關,靠的就是壹個農產品。這種農產品影響了中國幾千年,直到現在還出現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這是茶。古代人對茶的認識由來已久,但還是得益於茶聖陸羽。

陸羽是茶道發展的關鍵人物。

魯豫被譽為茶聖,不無道理。陸羽認為他之前的喝茶方式屬於猝死,不是品茶。以前茶不是飲料,更像是代餐。茶自古有之,但最早是作為祭品,春秋時期才真正食用。但這時候茶還是壹種蔬菜,直到漢代才發現可以做成茶喝。但是,這裏的喝酒和現在不壹樣。以前喝茶的方式比較特殊,而且那時候茶多是入藥,絕不是日常飲料。直到西漢時期,茶才真正作為皇室專用飲品搬進宮廷。《趙傳》中有記載:“自左至右奏皇帝,後奉皇帝至日,不宜飲此茶。”;這也充分說明當時的茶已經成為宮廷飲品,滲透到皇帝的日常生活中。

但是這壹切和安史之亂有什麽關系呢?其實有很大的聯系。

首先,我們來了解壹個傳說。唐代天寶年間的壹個進士名叫,他的筆記中記載了泰山靈巖寺的壹個和尚馮的經歷。和尚在學習的時候嚴格按照佛禮的標準,中午以後就不吃飯了。但是食物是能量的來源,怎麽能持久呢?奇怪的是,和尚不但沒有沮喪,反而越來越有精神。揭秘後才知道和尚有喝茶的習慣。魯豫對此也很感興趣,於是做了壹些研究。

茶聖魯豫

但是古人不懂科學。雖然他們知道茶有提神的作用,但不知道來源。好在古人的科研精神來源於實踐,於是陸羽提出了新的飲茶方式。無獨有偶,陸羽本人與佛教淵源頗深,這在《茶經》中也有所體現。陸羽多次提到和尚喝茶,佛教禪宗與茶的共通性使茶沒有什麽不同。但我現在想說的是茶的經濟價值以及對唐朝的影響。魯豫生存的年代,是安史之亂。安史之亂的爆發讓曾經輝煌的唐朝壹度灰暗,而收復叛軍的前提是擁有足夠的兵馬。平定叛軍時,不僅有當地的中國軍人,還有壹些雇傭兵。他們從哪裏來的?

今天的絲綢之路

交換的是茶。唐朝以前,絲綢之路得益於中原的紡織業,使得絲綢成為硬通貨之壹。但絲綢的生產周期有限,又是戰亂時期,更不用說絲綢交易了。但是馬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馬我們怎麽打仗?這個會受益於我們剛才說的故事,茶也可以換馬。原因是茶的神奇功效,讓當時的維吾爾人著迷。回鶻創建於天寶三年,在安史之亂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唐玄宗之所以能夠贏得他們的支持,是因為茶。

茶渣

絲綢之路之所以叫絲綢之路,也是因為主要的交易都是從絲綢開始的,壹直到唐朝都是如此。比如白居易的《陰山道》中,曾雲說:“五十馬易壹馬,不可去大馬。”;這描述了用絲綢交換馬匹的過程。也說明了當時的絲綢需求量有多大,甚至交流也是層出不窮。到了安史之亂,事情就不壹樣了。《馮記》曾說:“前幾年回紇回朝,驅離名馬市為茶,怪也。”;這裏奇怪的不是絲綢換馬,而是維吾爾人對茶葉的需求越來越大,而且和絲綢相比,維吾爾人似乎更喜歡用茶葉換馬。

那麽為什麽維吾爾族人對茶情有獨鐘呢?古人對此有自己的看法,認為在外國牛奶是主要飲料,所以得了怪病。能治好這種怪病的就是茶,這也是維吾爾族人對茶情有獨鐘的原因。其實這在當時是壹種局限的看法,真正的原因其實很簡單。維吾爾族是現在維吾爾族的祖先,少數民族的信仰中有飲食禁忌,也導致了這些維吾爾族人的無精打采。這個時候,相信大家都知道,正是維吾爾人看重的神奇故事,僧人喝茶的精神大大增強。現實是,茶確實能起到提神醒腦的作用,也正是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把唐朝從崩潰的邊緣拉了回來,甚至壹舉讓唐朝擺脫了經濟困境。也是從那時起,茶開始出現黑粉色。

值得壹提的是,茶葉不僅改變了唐朝的命運,也改變了唐朝的經濟結構。比如茶葉大面積種植後,以及茶葉種植區域的遷移。唐朝後期,設立了茶稅。在唐玄宗時代,茶稅高達80萬元,是補充唐朝國庫的主要來源之壹。當然,回鶻只是壹個試點,唐朝周圍還有很多部落,這也加強了對茶葉的需求,增加了茶葉的市場。同時茶葉交易場所壹般都在邊境,比如西北,所以為了縮短運輸,茶葉逐漸從中部地區走向西南和西北,這也是為什麽現在四川等地的茶葉市場舉世聞名。

唐代的回鶻婦女

茶不僅拯救了唐朝,也對宋朝產生了重要影響。南宋之所以在強敵圍攻下持續了200多年,也有賴於茶葉的交易。如果茶葉不是貿易的硬通貨,宋朝就無法保證穩定的戰馬來源,王朝的命運甚至是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