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立冬吃什麽傳統食物?

立冬吃什麽傳統食物?

餃子

立冬節氣有秋收冬儲的意思。中國曾經是壹個農耕社會。工作了壹年的人應該利用立冬休息壹下,獎勵壹下家人壹年來的辛勤工作。有句諺語說“立冬填冬填口”是最好的比喻。在北方,我喜歡在初冬用餃子作為滋補食品。

餃子是壹種歷史悠久的民間食品,也是中國人在春節期間的壹種獨特的民間傳統。因為它意味著“年輕時交朋友”,所以很受人們的歡迎。民間有句話叫“好吃但不如餃子”。春節期間,餃子已經成為不可或缺的美味。

江母鴨

立冬的這壹天,臺灣省,婚喪嫁娶,壹家羊肉爐、姜母鴨等冬季進補的餐廳,就在街頭。很多家庭還會燉麻油雞、四物雞補充能量。

紅豆糯米飯

在江南水鄉,有壹個冬天夜晚開始時全家人聚在壹起吃紅豆和糯米飯的習俗。相傳有壹個叫共工的人,他的兒子死在至日的冬天,死後成了瘟疫,繼續危害人民。然而,這種疫鬼最怕紅豆,所以人們在冬天的至日上煮紅豆飯,以驅除疫鬼,防治疾病。

餃子

團子是長江流域著名的小吃,包括白團子和綠團子。餃子是球形的,意思是團團圓圓。它類似於北方的元宵節,但也比元宵節大,有壹個蘋果那麽大。壹個飯量大的成年人,吃三個肚子就會圓。餃子外酥裏嫩,裏面的各種調料會隨著餃子壹起受熱,香氣撲鼻而來。

餃子的結構和包子壹樣,外層是糯米,內層是各種餡料。餃子的餡料很豐富:肉、豆幹、榨菜、大蒜、姜、韭菜、蓮藕、梅子和胡椒。剁成細丁,調味,放鍋裏炸,加入鹽等調料,晾涼,開始用瀝幹的糯米漿包餃子。

鹹肉蔬菜米飯

冬天吃壹碗臘肉菜飯是老蘇州人的特殊習俗。以霜白菜、瘦臘肉、米醋為原料,以磚爐、稭稈為燃料,煮出的米飯清香糯糯。臘肉海鮮飯不在蘇州的名菜菜譜之列,但從不缺少愛吃的食客。

其實吃鹹肉海鮮飯還有壹層意思,就是吃鹹腎。鹹味自古就被列為五味之首。立冬後,天氣越來越冷,最容易傷腎陽。鹹味食物入腎可以起到補腎的作用。但需要註意的是,高血壓患者不宜吃太多鹽。

甘蔗

在潮汕地區,立冬要吃甘蔗和炒香米。甘蔗能成為“補冬”的食物之壹,是因為民間壹直有“立冬吃甘蔗不痛”的說法,意思是“立冬”的甘蔗是熟的,吃了不上火。這個時候“吃甘蔗”不僅可以保護牙齒,還可以起到滋補的作用。

草根湯

立冬,福建中部俗稱“膠東”,意為秋冬之交。立冬“冬令進補”,家家戶戶都要熬制根湯,將白芷、漆樹、山蒼子、野牡丹的根剁成塊,放入鍋中熬制濃稠的根湯,撈出根塊,再加入雞鴨兔肉或豬蹄豬肚熬制。

煮熟的糯米搗成糊狀

在這壹天,漳州的農村家庭將通過“支付冬收”來慶祝豐收。糯米蒸熟後,倒入石臼中,使其堅韌粘稠,拉成乒乓球大小,小心揉成壹團;花生炒香,磨細,拌白糖。準備好的年糕用白糖花生粉卷好,放在海碗裏。吃的時候用筷子壹口氣串幾塊,就像撥浪鼓壹樣,所以也叫“撥浪”。要做好“過冬飯”,就要尊重土地神,感謝他的慷慨。

麻子果

冬天上饒有打麻子果“補冬”的習俗(人們認為麻子果是補藥)。

火麻仁是流行於上饒、福州壹帶的漢族特色小吃。它是將蒸熟、爛了的糯米放在特制的石槽(稱為“臼”)中,先用木錘搗成泥,再用力捶打而成的壹種甜味食品。之後用洗幹凈的手將壹大團去核的水果揉成3cm左右的小球,外面裹上碾碎的炒豆、芝麻、白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