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流沙,只有松樹和荊棘在生長。與加州、內華達州和亞利桑那州壹望無際的沙漠相比,這個小沙漠非常有趣。它具有沙漠的基本特征,但壹眼望去有兩公裏寬,開車幾分鐘就能穿越。
沙漠家族的綜合觀
沙漠俗稱“幹海”或“沙漠”,維吾爾語叫庫姆,蒙古語和滿語叫戈壁,阿拉伯語叫爾格。
事實上,人們經常混淆“沙漠”和“沙漠”這兩個概念。從自然地理的角度來看,凡是氣候幹燥、降雨稀少、植被稀疏低矮、土地貧瘠的地區,都被稱為“沙漠”。沙漠表面的成分有石質、礫質、砂質、泥質和鹽質,類型各不相同。
巖石沙漠通常被稱為巖石沙漠,是由巖石長期裸露滲漏和風化形成的。其表面成分多為粗糙的風化巖石和平緩的基巖露頭。常見的小規模風蝕地貌有蘑菇巖、風燭坑、風蝕洞穴、風蝕殘丘等。礫石沙漠通常被稱為礫石沙漠,其地表物質成分主要是礫石混砂,多出現在山腳下的傾斜平原。有兩種形成形式:沖積和洪積。由於水分條件較好,礫石沙漠植被覆蓋率可達10% ~ 30%。地理學家通常把巖石沙漠和礫石沙漠稱為戈壁。
泥漠、鹽漠,稱為泥漠、鹽漠。前者由粘土組成,多位於低窪地區或封閉盆地的中心;後者多位於河流下遊及湖泊周邊,蒸發強烈,鹽堿化嚴重。壹般來說,沒有植物生長或只有稀疏的鹽生植物。
被大沙丘覆蓋的沙質沙漠及其邊緣的沙地俗稱沙漠,壹般是風積造成的。沙漠表面的沙丘,無論大小,都有土堆順著主風方向前進的現象。根據沙丘活動的程度,地理學家壹般將沙漠分為流動沙丘(植被稀疏,覆蓋率在10%以下,甚至完全裸露)、半固定沙丘(植被覆蓋率在10% ~ 50%,沙暴活動顯著的土丘表面有零星流沙)和固定沙丘(植被覆蓋率在50%以上,土丘表面沙暴活動不顯著)。此外,在沙漠地帶以外的草原地區,也有許多被沙丘覆蓋的地區,也就是習慣上所說的沙地。由於其類似於沙漠的性質,它也通常被稱為沙漠。
因為沙漠的“名氣”遠遠大於它的兄弟姐妹,所以今天大眾提到的“沙漠”壹詞,相當於廣義上的“沙漠”。
聶的黃沙從何而來?
幹燥的氣候是沙漠形成的必要條件。沙漠的形成除了幹燥的條件外,還要有豐富的沙源,這樣才能在風蝕、搬運、堆積的幫助下形成沙漠。那麽,數量龐大的黃沙從何而來?
壹般認為。有幾個主要來源。(1)就地取沙。河流和洪水造成的沖積物、湖泊沈積物、巖石風化碎屑等殘留物在壹定的自然環境條件下可能成為沙源。(2)他山之石。因為風是形成沙漠的主要動力之壹,所以不可避免地帶來了壹些“外國人”。2事情發生了變化。因為幹燥的氣候是沙漠形成的主要原因,第四紀以來冰川期和間冰期的冷熱幹濕交替,即氣候的變化,直接影響著沙漠的產生、消失、擴張和收縮。④荒漠化。國外壹般理解,荒漠化通常是指在幹旱、半幹旱和部分半濕潤地區,由於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的影響,生態環境遭到破壞,土地生產力下降或喪失,從而形成沙漠或類沙漠的過程。在我國,壹般采用狹義的荒漠化壹詞,通常是指在地表物質成分為沙質的地區,由於強烈的人為經濟活動和幹旱、大風等原因,使原非沙質荒漠地區土地生產力下降或喪失的環境退化過程,簡稱荒漠化。
奇怪的沙漠景觀
沙漠常常被描述得很可怕,“塔克拉瑪幹”在維吾爾語中是“進不去出不去”的意思。其實沙漠中還有壹些奇特的自然景觀鮮為人知。
首先,沙漠裏有海市蜃樓。這主要是由於熾熱的陽光照射在沙面上,使表面溫度突然升高,密度降低。空氣不善於導熱,使得上層空氣溫度上升緩慢,空氣密度高。這樣,當光線穿過兩種不同密度的空氣時,就產生了折射,把遠處的景物展現在眼前。這是壹個“海市蜃樓”。
其次,獨特的風成地貌包括風蝕地貌(如風蝕蘑菇、石洞和壁龕、風蝕殘丘和城堡、風蝕丫蛋和白龍堆、風蝕窪地等。)和風蝕地貌(如新月形沙丘和沙丘鏈、復合新月形沙丘和復合沙丘鏈、拋物線形沙丘、網格狀沙丘、新月形沙丘和沙丘、復合縱向沙丘和金字塔形沙丘)。
再次,“鳴沙”這種奇特的現象,又稱“鳴沙”、“幻沙”、“鳴沙”、“潺潺沙”、“樂沙”,是沙子發出的各種奇妙的聲音。
第四,沙漠確實缺水,但也不是絕對無水,甚至會有壹些零散的湖泊。這些淡水湖不僅是極其珍貴的水資源,也是沙漠中居民相對集中的地區。
第五,沙漠中有綠洲。綠洲深處,林中常有果樹,千樹爭艷,猶如沙漠中的“桃花源”。
世界上著名的沙漠
世界上沙漠總面積約600萬平方公裏,涉及30多個國家和地區,最著名的有以下幾個。
撒哈拉沙漠是世界沙漠中的“老大哥”。它橫跨整個北非,面積約900萬平方公裏,幾乎相當於整個美國的陸地面積,約占整個非洲面積的1/3。撒哈拉沙漠雖然遼闊,但也有許多散布著流沙的綠洲,是300多萬人的家園。
澳大利亞沙漠占澳大利亞大陸總面積的44%,約340萬平方公裏。它和撒哈拉沙漠壹樣,在空間上是不連續的,其中心是橫跨西澳大利亞和南澳大利亞的大維多利亞沙漠(64.7萬平方公裏),西澳大利亞北部的大沙沙漠(40萬平方公裏),西澳大利亞的吉布森沙漠和澳大利亞北部的辛普森沙漠(14.5萬平方公裏)。澳洲沙漠最幹燥的地方也有130mm的年降雨量,所以不像撒哈拉那麽涼爽幹燥。阿拉伯半島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島,面積300萬平方公裏。它壹半以上的土地是沙漠,是世界上最集中的地區之壹。其中,魯布哈裏沙漠面積達65萬平方公裏,是僅次於撒哈拉沙漠的世界第二大沙漠。阿拉伯沙漠的壹個特點是沒有壹條永久的河流發源於此或流經其領土。
印巴西部塔爾沙漠(Thar desert),又稱印度大沙漠,面積約20萬平方公裏,位於印度河以東。夏季風的潮濕空氣從它的東面不遠的地方經過,但沒有壹滴雨水落到這片沙漠上。印度河流域是4000-5000年前許多燦爛文明的搖籃。
土庫曼斯坦的卡拉庫姆沙漠(35萬平方公裏)和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的克孜勒庫姆沙漠(30萬平方公裏)雖然絕對面積都很大,但與周圍壹望無際的肥沃草原相比還是很小。在這個沙漠裏妳幾乎不能從事農業。
北美沙漠位於美國西部和墨西哥西北部,包含奇特多樣的地形。沙漠大致可分為四部分:大盆地沙漠(49.2平方公裏)、莫哈韋沙漠(6.5萬平方公裏)、索諾蘭沙漠(31.000平方公裏)、奇瓦瓦沙漠(45萬平方公裏)。其中,大盆地沙漠有草原、半沙漠和沙漠;莫哈韋沙漠實際上是壹個小的過渡區;索諾蘭沙漠才是真正的沙漠質感。奇瓦瓦是科學意義上的沙漠。
南美洲智利和秘魯的阿塔卡馬-秘魯沙漠,面積雖小,卻是世界上降雨量最少的沙漠,年均降雨量不足13mm。
中國著名的沙漠。
我國沙漠面積約63.7萬平方公裏,分布在東經75-125,北緯35-50之間。
塔克拉瑪幹沙漠位於中國新疆天山、昆侖山、阿爾金山和帕米爾高原之間,面積約33.76萬平方公裏,是中國國策中的壹大沙漠。塔克拉瑪幹沙漠的主要自然特征是:流動沙丘是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沙丘很高,形狀復雜;沙塵暴是壹種嚴重的危害;水資源比其他沙漠地區豐富。
古爾班通古特沙漠位於準噶爾盆地中部,面積約5萬平方公裏,是中國第二大沙漠。它由四個沙漠組成:西部是布古爾的布格萊沙漠;中部是德佐索騰艾力松沙漠,分布在三泉谷以南。東面,是火井內裏辛沙漠;在三泉子旱谷的北部,叫闊布北——阿克庫姆沙漠。其中固定和半固定沙丘占整個沙漠面積的97%,是中國最大的固定和半固定沙漠,植物資源相對豐富。
巴丹吉林沙漠位於鶴立山和龍首山以北,弱水東岸(黑河下遊)古魯乃湖以東,雅布萊山以西,拐子湖以南,面積4.4萬平方公裏。它是中國第三大沙漠(據壹些文獻記載,它也是以流動沙丘為主的沙漠。巴丹吉林沙漠與中國其他沙漠的顯著區別是,在高大的沙山之間的低地有許多內陸小湖(海子),共有144個。
騰格裏沙漠位於阿拉善高原東南部,雅布賀蘭山和萊山之間,面積3.67萬平方公裏,是中國第四大沙漠。以前人們以為是無邊的流沙,就像無邊的天空。“天”在蒙古語中讀作“騰格裏”,故稱騰格裏沙漠。實際上,無論是面積還是沙丘高度,都不如巴丹吉林沙漠。
此外,毛烏素沙漠(意為“壞水”)、科爾沁沙地、小騰格裏沙地、庫姆塔格沙漠、烏蘭布和沙漠、柴達木盆地沙漠、庫布齊沙漠、呼倫貝爾沙地、烏珠穆沁沙地也是我國著名的沙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