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最高規格的待客之道,在婚喪嫁娶、生日等重大喜慶節日招待貴賓時,經常可以看到。第壹碗是“頭碗”,肉餅裏墊著粉條和黃花;最後壹碗是蝦仁肉絲湯。除了這兩碗,其余八碗都是先用碗蓋好(比大碗小),塗上油,把食物和調料放進去,上網格蒸,然後用大碗扣倒過來,去掉碗蓋。菜肴形狀相同,表面光滑。上菜時,壹次上壹碗。每上第壹碗,端大盤子的人就喊壹聲“炮手”——壹直拖到上桌,然後炮響,敲鐘人吹壹聲歡快的“菜音”,主人就來敬酒。客人們邊吃邊上菜。然後從第二碗出來,端大盤子的人喊了壹聲“順——”,又吹了壹聲“菜調”...直到第十碗端上來,大盤子叫了壹聲“齊——”,敲鐘人開始吹“下調”,後來客人的飯就吃完了。客人坐桌的座位有上、下、左、右,大小不壹。對於十碗菜的菜單,比較規範的說法是“壹碗頭、兩碗筍、三碗雞、四碗鮮魚、五碗蒸飯、六碗羊、七碗元、八碗肚、九碗肉、十碗湯”;陳方也有桌子上十碗菜的規定,或“四角爪”或“三元錢”。除了十碗菜,上下還有兩個鹹菜菜,以解客人的煩悶。這是長陽土家族地區最盛大的宴會。
據說“十碗八扣”是由清末的“滿漢全席”演變而來,其最高級別是“八大件”。按照“八大項”,菜單的內容也有嚴格的規定,分別是小米年肉、椒鹽酥肉、水煮佛手膽、天麻全雞、玉米雞絲、鍋貼烤鴨、金銀蛋卷、佛爬子甲魚。除了這“八大件”,還有顏色各異的“十大涼菜”,分別是壹綠二白、三紅四黑、五酸六辣、七方八面、九圓。“八大件”和“十道涼菜”也是極其講究待客程序的,現在難得閑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