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21年,秦朝統帥王賁的軍隊,突然從燕南向北進攻,壹路打到臨淄。齊國對這場戰鬥毫無準備,無兵可戰。在齊襄王成功勸說投降後,建也不戰而降。同時,我們得到了蒂奇——山東,壹個大糧倉。
巴蜀,也就是今天的四川盆地,兩千年前是天然糧倉。秦擁有巴蜀後,軍糧儲備有了很大的發展。然而,2000多年前,成都平原無法為秦軍提供穩定的糧食和牧草。岷江經常洪水泛濫,幹旱時有發生。司馬錯之後,李冰來到巴蜀,當上了行政長官。李冰在最合適的地方把岷江壹分為二。汛期,河水漫過堤壩,從遠處幹涸的河道中泄洪。枯水期,岷江水由李冰的大壩送入寶井口狹窄的河道,灌溉成都平原的萬畝良田。這就是古代水利史上最偉大的工程——都江堰。
秦國的首都鹹陽建在關中平原上,是名副其實的國家心臟地帶。然而,由於降雨稀少,首都的糧食戰略儲備受到影響。朝鮮人鄭建議秦王嬴政在關中平原上的水鏡和洛水之間挖壹條大運河,把兩河連接起來,利用水鏡豐富的水來灌溉洛水地區的旱地,這樣關中就不怕幹旱了。這條大運河將有250公裏長,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在運河的半路上,秦始皇意識到修建鄭國渠是韓國的壹個陰謀,為了消耗秦國的國力,使秦人無力進攻韓國。但他還是原諒了間諜郭征,讓他繼續修建運河。鄭國渠全長250多英裏,灌溉了280多萬畝農田。是秦繼都江堰之後的又壹大型水利工程。隴西(漢中)成為良田,秦的三個糧倉都建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