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十三年,鄭和被明朝副將帶到南京,閹割為太監,隨後進入燕王朱迪的燕宮。那年他才十歲。雖然年輕時遭受過如此殘酷的事情,但鄭和壹直在努力,積極向上。在靖南之變中,鄭和為燕王朱迪立下了汗馬功勞。這個姓鄭,也是明太祖朱迪為了紀念鄭和的戰功,提拔他為內宮太監而賜與鄭和的。與鄭和下西洋的普通宦官不同,他足智多謀,精通軍事知識和戰術,明朝皇帝朱迪非常信任他。
從公元405年到1433年的幾十年間,鄭和完成了七次下西洋,這也是當時人類歷史上壹次非常偉大的行動。鄭和下西洋對中國和後世都有很大影響,所以宣德六年,鄭和被封為三寶太監。鄭和七下西洋是國家行為,鄭和是合格的國家。與沿途國家打交道,有利於穩定東南亞的國際秩序,落實中國的和平外交政策。也在壹定程度上向敵人表明中國強大,不敢輕易入侵,有利於維護國家安全。在世界文明史上,民間貿易的發展也有利於經濟發展,拓寬航道。
鄭和的名言
鄭和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航海家之壹,許多學者評論說鄭和是開啟世界大航海時代的人。事實上,鄭和作為古代最富有冒險精神的人,七下西洋,把中國的文化思想和精美的瓷器、絲綢等物品帶到了中國周邊國家,對中國的和平外交、貿易和文化輸出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鄭和也是壹個有遠見的人。公元15世紀,鄭和意識到海洋的重要性。當時鄭和說過壹句名言:壹個國家要想富強,就不能忽視海洋。財富來自大海,危險來自大海。
從這句話可以看出鄭和對海洋資源的看中。他在15世紀有如此高瞻遠矚的眼光,實在難能可貴。直到今天,我們壹直在探索我們周圍的海洋,擁有無數的寶藏和資源。了解海洋的渴望激勵著壹代又壹代人在藍色的世界裏奉獻自己的熱情。
另壹方面,鄭和也意識到了來自海洋的威脅。這種危險不僅包括海洋帶來的無限未知可能,還包括海洋本身帶來的自然災害。更重要的是,鄭和意識到了大洋彼岸那些文明的危險。在這種意識下,鄭和開始了自己的遠洋航行。他帶著中國人的“仁”的思想,到中國周邊國家宣傳中國的友好和善良,為中國的和平外交政策奠定了基礎。
但幾百年後的清朝,愛新覺羅皇帝沒有意識到海洋的重要性,采取閉關鎖國政策,導致中國落後於西方。
鄭和是哪裏人?
鄭和的祖先是元初遷到雲南的,祖先是雲南王以下的貴族。1371年,鄭和出生在雲南昆明,所以應該說是雲南人。
然而,明軍去雲南清理元朝舊勢力時,年僅十壹歲的鄭和被當時的明軍副總司令帶走。藍玉閹割了鄭和,留在部隊打雜。後來,鄭和被送到南京的太子府。之後,鄭和離開家鄉,開始了幾十年的海外生活。
可惜鄭和死後沒有回到故鄉,葬在南京。歷史上沒有鄭和返回雲南的記載,但鄭和的壹些後裔仍生活在雲南。很多人都很好奇。鄭和沒有被閹割,失去了生育能力。他怎麽會有後代?事實上,鄭和的後代從他長兄的兒子鄭恩那裏繼承了它,作為他的繼承人。鄭恩來的壹個繼承人壹直住在雲南。
其實鄭和從哪裏來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鄭和做出了重要貢獻。目前社會上有壹個很不正常的現象,就是喜歡爭奪名人的所有權。這種不正常的現象也是文化發展中的奇怪現象。但鄭和的貢獻不僅僅是對某個地區或某個人,而是對整個中華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發展。直到今天,當人們記住鄭和的時候,他從哪裏來的問題似乎不再那麽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