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有很多人用這種方法看到了階段性的減肥,減肥“成功”(如果考慮後減肥越來越難,甚至很快反彈)。
但是!這樣減肥真的好嗎?今天,我們來談談中午過後不吃飯的問題。
首先,讓我們了解兩個概念:
合成代謝:身體將攝入的食物合成為其身體成分(如肌肉、血液等)的過程。)
分解代謝:身體將身體成分分解成各種廢物如二氧化碳和水的過程。
我們的身體就像壹臺精密的機器,通過壹系列復雜的東西,比如激素水平、血糖水平,來控制合成和分解的平衡。
比如我們最近經常提倡的力量練習,其實就是壹種分解代謝,會撕裂肌肉纖維。但與此同時,合成代謝開始,身體會試圖修復和重建更強壯的肌肉,以應對力量負荷。
因為肌肉在休息時消耗的熱量更多,而肌肉力量與健康密切相關,所以我們減肥的目的就是在減掉多余脂肪的同時,盡量保持甚至增加肌肉量。如果妳瘦了20斤,其中10斤是肌肉,那麽相信我,妳是虧大了!
說這些和中午後不吃飯有什麽關系?
其實中午以後不吃東西,不吃東西(壹周吃兩天熱量極低的食物)都是人為制造的進食不足的情況。
同時,食物不足也沒有想象中那麽臭名昭著:
當我們的身體在禁食、吃得很少、或者過度運動時,身體會產生饑餓信號。為了保護身體不崩潰,會加強合成代謝,大大提高蛋白質等營養物質的利用效率,防止身體分解蛋白質。
飲食不足,運動過度,會迫使人體分解——修復,打造更強壯的身體,以應對更饑餓的狀態。
許多科學實驗表明,間歇的輕食有益於健康。它可以:
1:降低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風險;
2.調節膽固醇水平,促進身體利用脂肪作為能量來源;
3.顯著增加生長激素的分泌,促進新陳代謝。
例如,壹些科學家已經用老鼠做了實驗。通過壹天食物不足,第二天食物過量的周期性進食,小鼠的抗壓能力、大腦敏感度和身體對胰島素抵抗的保護能力都得到了提高。預期壽命也延長了。
但是.....這個時間是有限制的,最長不要超過24小時,壹周不要超過壹次。而且在進食不足後,要給予充足的營養補充,幫助身體修復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