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簡稱“雲”或“滇”,位於中國西南邊陲,北回歸線橫貫南部。總面積39.4萬平方公裏,占全國總面積的4.1%。東與廣西壯族自治區和貴州省接壤,北臨金沙江,西北角與四川省、西藏自治區隔江相望,西鄰緬甸,南部和東南部與老撾、越南接壤,陸地邊境線總長4060公裏。
自然條件
巴海
雲南省北高南低,海拔差異很大。南部海拔壹般為1500-2200m,北部為3000-4000m。省內最高點——梅裏雪山卡格波峰海拔6740米,東部為雲貴高原,地勢逐漸平緩,海拔壹般為76.4米..
自然資源
雲南自然資源豐富,素有“植物王國”、“動物王國”、“有色金屬王國”、“藥材之鄉”的美譽。植物:雲南是中國植物種類最多的省份,不僅有熱帶、亞熱帶、溫帶和寒溫帶植物,還有許多古老的、衍生的、特有的和外來的植物。在中國近3萬種高等植物中,雲南有1.8萬種,占全國壹半以上。
礦物生產
目前已發現可利用礦產150多種,占全國已發現礦產的93%,其中儲量潛在價值可達3萬億元,其中燃料礦產約占40%,金屬礦產約占7.3%,非金屬礦產約占52.7%。已探明儲量的礦產有86種,礦藏2700處。在有儲量的礦種中,13%居全國前列,其中2/3在長江流域及南方地區占有重要地位。其中,居中國首位的礦種有鋅、鉛、錫、鎘、銦、鉈和藍石棉。
水資源
雲南省雨量充沛,河流湖泊眾多,年流量2000億立方米,相當於黃河的3倍。過境水量1.6億立方米,兩項人均超過1.0立方米,是全國平均水平的4倍。豐富的水資源形成了豐富的水電資源,成為最大的能源優勢。
旅遊資源
雲南豐富多彩的旅遊資源、宜人的氣候、詩情畫意的自然風光、多姿多彩的民俗風情,構成了壹幅美麗動人的畫卷。
人口和國籍
人口普查
截止1998年末,全省總人口為4144萬人。
人口增長率
到1998年末,全省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2.10‰。
平均壽命
1995年,全省平均預期壽命男性為65.1歲,女性為67.7歲。
民族分布和人口比例
雲南是中國少數民族最多的省份,全國56個民族中有25個。雲南總人口41.44萬,少數民族占38.07%,有彜族、白族、哈尼族、壯族、傣族、苗族、佤族、回族、拉祜族、納西族、瑤族、藏族、景頗族、布朗族、普米族、怒族等。雲南少數民族人口分布多樣:有的民族有壹定的聚居區,散居在其他民族之間;有的民族高度集中在壹個地方、壹個州甚至壹個縣、壹個鄉;有的民族散居在城鎮和交通線,聚居在村落裏;其他的分散在城鎮。5000人以上的民族有25個,還有壹些聚居區。有回族、滿族、白族、納西族、蒙古族、壯族、傣族、阿昌族、布依族、水族等10個民族,人口約450萬。有哈尼族、瑤族、拉祜族、佤族、景頗族、布朗族、德昂族、基諾族等8個民族和部分彜族,主要居住在半山區,人口約500萬。有苗族、苗族、藏族、普米族、怒族、獨龍族等6個民族和部分彜族,主要居住在高山地區,人口約400萬。全省沒有單壹民族縣,回族、彜族分布在全省大部分縣。
教育程度
1998年,全省大專以上學歷人口為419800人;具有高中(含中專)學歷的人口為210.87萬人;初中文化程度人口830.4萬人,小學文化程度人口1824.85萬人,全省15歲文盲半文盲人口825.35萬人。
交通
鐵路
南(寧)至昆明(明)鐵路全長886公裏,是連接廣西、貴州、雲南三省的海上通道。雲南境內線路長度306公裏,為國家壹級幹線,已壹次性電氣化。廣(通)大(裏)鐵路,全長213公裏,為國家二級幹線。昆崳鐵路昆陽至玉溪南,全長56.3公裏,是玉溪地區自籌資金修建的雲南省地方鐵路。
魯公
國家二級高等級公路958公裏,三級公路7571公裏,四級公路52248公裏。雲南省內公路已基本形成以昆明為中心(樞紐),輻射全省,與四川、貴州、廣西、西藏及緬甸、老撾、越南、泰國等周邊國家公路相連的公路交通網絡。
水路路
1995年,全省內河航運建設總投資1.71億元,新增粗輪駁航道807公裏,建成年吞吐量30-40萬噸的碼頭2座,吞吐量1萬噸的碼頭4座,形成了貨運200萬噸、客運200萬人次的綜合運輸能力。
航空學
昆明至北京、上海、廣州、成都、海口、汕頭、重慶、沈陽、哈爾濱、武漢、Xi安、蘭州、杭州、廈門、南寧、深圳、貴陽、長沙、桂林等國內航線19。昆明至景洪、芒市、思茅飛省內三條航線;有曼谷、仰光、萬象、香港四條航線通往國外和地區。昆明巫家壩機場是國家壹類機場。西雙版納、芒市、思茅機場為國家二類機場。
在雲南,古人用“多彩雲南今”來指這片神秘的雲嶺高原。“壹山不同民族,十裏不同天”,在這片紅土高原上,有26個自強不息的民族,因自然環境不同而呈現出不同的社會文化形態。
雲南是壹座活的歷史博物館,有著豐富多彩的各民族風俗民情。每壹個民族的衣、食、住、行、婚、喪、生、節、禮、語、文字、圖騰、宗教、禁忌、審美,都被書寫成壹條條鮮明的文化鏈條;納西族的東巴文化,大理的白族文化,傣族的北冶文化,彜族的馬貝文化...潑水節,火把節,刀桿節,插花節...神話、史詩、歌舞、繪畫、戲曲、古樂,都是獨特的、深邃的、悠遠的。
雲南是中國少數民族最多的省份。中國有56個民族。除漢族外,還有25個民族,人口超過4000人。這些民族是彜族、白族、哈尼族、壯族、傣族、苗族、彜族、回族、拉祜族、佤族、納西族和瑤族。全省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近1/3。早在氏族社會時期,雲南就生活著三大民族:羌、普、越。他們是雲南最早的先民,秦漢時期壹直被稱為“西南夷”。經過幾代人的不斷遷徙、分化、演變和融合,直到明清時期各民族的分布和特點才趨於穩定。彜族主要分布在滇東北、滇中、滇北。白族主要分布在洱海及其附近地區。壯族和苗族主要分布在雲南東部和東南部。彜族、怒族、獨龍族、哈尼族、傣族、拉祜族、佤族、景頗族、布朗族、納西族、藏族、阿昌族、德昂族主要分布在滇西、滇南、滇西北的廣大地區。此外,生活在各個民族中的人的立體分布也很明顯。白族、壯族、回族、納西族等民族居住在平壩;戴和阿昌生活在低熱河谷;彜族、哈尼族、拉祜族、佤族、景頗族、布朗族、瑤族和德昂多族生活在中山區。苗族多居住在高寒山區;西藏和普米族生活在雲南的西北高原;遊、怒族、獨龍族分布在怒江、獨龍江兩岸的山區。
美麗富饒的雲南是祖國西南邊疆的壹塊瑰寶。它
遼闊的土地,壯麗的山河,豐富的資源。它是人類的重要發源地。
壹,歷史悠久,文明古國。雲南,意為“雲嶺”
滇南”又稱“雲南”,有著燦爛的文化和眾多的名勝古跡,
不同的民族,不同的風俗,不同的立體氣候,不同的世界文明。
珍禽異獸,奇花異草,地下寶藏,豐富的物產和通往印度的通道,
東南亞國家的地理優勢賦予了它豐富而神秘的魅力。
被譽為“動物界、植物界、有色金屬之王”
除了中國,雲南還有“香料之鄉”、“天然花園”、“藥材之鄉”
被稱為“寶庫”。
雲南民族
早在氏族社會時期,雲南就生活著羌族、普族和越族三個民族。他們是雲南最早的先民,秦漢之夏壹直被稱為“西南夷”。經過幾代人的不斷遷徙、分化、演變和融合,明清時期各民族的分布和特征趨於穩定。現在雲南除了漢族,還有4000多人口。
_
雲南第壹怪,雞蛋是用草串買的。
雞蛋在這樣的包裝中不容易破碎,就像壹件奇特的藝術品。
雲南第二怪,粑粑餅叫餌塊。
搗實烤壹下,醬特別香。這種既方便又美味的食物叫做魚餌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雲南怪
雲南第三怪,三只蚊子炒菜。
森林裏的草溝裏,枝葉茂盛,養的蚊子非同壹般。
雲南第四怪,石頭長在天之外。
石林的景色在世界上是獨壹無二的,它的鬼斧神工令人難以置信。
18雲南怪
工具
雲南第五怪摘下草帽當鍋蓋。
用草織成的帽子不僅蓋得嚴嚴實實,還能讓食物散發出香味。
雲南第六怪,常年穿衣服。
常年恒溫的氣候使人們的衣服五顏六色。
18雲南怪
。
雲南第七怪,有很多老太太都很會種地。
險峻的高原造就了勤勞勇敢的各族人民,其中女性尤為能幹。
雲南第八怪,竹筒可以當水煙。
這個技巧挺科學的,既保留了幹煙的醇香,又用水過濾了其他雜質,聲音很悅耳,“砰砰,砰砰”。
18雲南怪
雲南第九怪,口袋小馬有本事。
在這裏出生和長大的動物很小,但它們能以非凡的技能搬運和爬山。
雲南第十怪人,螞蚱可以當零食。
把螞蚱做的很好吃,煎成褐色,張嘴咬壹口:“哢嚓——”。
18雲南怪
雲南十壹怪,壹年四季都出好瓜好菜。
肥沃的土地和溫和的氣候幾乎可以在任何時候生產任何蔬菜。
雲南十二怪,看到就賣不出好煙。雲南人以自己的壹流香煙為榮,但也為在家門口買不到而困惑。
18雲南怪
雲南十三怪,茅草暢銷海內外。
山裏的壹切都是寶,改革開放賦予了它們新的生命。
雲南14奇怪,火車沒有汽車快。
高山和危險的道路經常使現代交通工具難以使用。
18雲南怪
雲南十五怪,娃娃隨男出門。
這裏的男人愛自己的妻子和孩子是壹種時尚,“模範丈夫和優秀父親”在街上比比皆是。
雲南十六怪,洞穴可與仙境媲美。
最近幾年開發的洞穴更大更漂亮了。
18雲南怪
雲南十七怪,過橋米線人人愛。
用生肉、生菜和米糊熬制雞湯,構成了雲南最著名的風味:壹種“線”和“過橋米線”。
雲南十八怪,花開四季不敗。
啊,美麗的雲南,祖國的邊疆,永遠盛開的花朵迎接更加美好的明天!
雲南最後壹片凈土註定了。
中國青年報報道,雲南省香格裏拉縣下給溫泉是近代以來溫泉形成的典型地質景觀,極具觀賞和科研價值,景區內的噴流(熱氣)洞尤為罕見。但在旅遊開發過程中,開發商在不了解噴孔地質結構和規律的情況下,試圖將噴孔變成“桑拿”場所,嚴重破壞了難得的旅遊地質景觀。這個縣的另壹個地下泉天生橋彩泉,因為現代化的裝修,失去了彩泉重現的自然條件。壹些環境專家對此表示擔憂。現在,我們擁有的最後壹片凈土正在變成旅遊休閑的精品。壹切不同於主流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形式,都要服務於旅遊的需要。我想知道我們的自然會在饑餓的開發者手中留給後代什麽。客氣點說,各類開發商既是建設者,也是破壞者,但他們不能也不可能拿走所有的利潤,不管是破壞利潤還是建設利潤。
原產於中美洲的紫莖澤蘭於上世紀80年代入侵雲南,並迅速向北蔓延,入侵農業植被,侵占草地和伐木用地...
“生物入侵”引發生態危機,促使人們更加深入地分析不可預測的大自然。
有時候綠色不壹定是好事。
四川省涼山彜族自治州畜牧局工程師何萍說起漫山遍野的紫莖澤蘭,真是又氣又無奈。這種草給當地畜牧業和生態環境造成的綠色災難甚至比水旱災害更可怕。
紫莖澤蘭最早發現於11年前的涼山州。何萍回憶說:“壹夜之間,這種毒草突然冒出來,沿著蜿蜒的山路,在山坡上、屋頂上、溝渠裏、草地上、農田裏...現在他們無處不在。”
起初,人們並沒有註意到這種從遙遠的東南亞,經雲南進入四川涼山地區的奇怪雜草。它濃密蓬松的綠葉像蒲公英花壹樣,生長迅速。格林,多壹株不是更好嗎?但人們沒想到,正是這個美麗的名字,給當地人民帶來了多大的麻煩。因為壹開始無視它的入侵,幾年下來,它已經遍布了整個山川平原,就像成千上萬的軍隊席卷了全州十幾個縣的山野草原。它所到之處,原來的植物都被“擠走”,牛羊喜歡吃的草都不見了,除了紫莖澤蘭。當人們發現羊吃了這種草很快就掉毛,生病,母羊不孕,相繼死亡,再想根除已經來不及了。
當時雲南省也已經意識到紫莖澤蘭的危害,每年花費80多萬元消滅紫莖澤蘭,但它瘋狂生長,無可奈何。
紫莖澤蘭(當地人稱為臭草)在1996年使涼山州6萬多只羊減產,畜牧業損失2100多萬元。鹽源縣發現紫莖澤蘭5年後,15213羊死亡。仍處於極度貧困中的彜族人,並不願意交出他們的牛羊。家家老少都出來拔草,扔在路上等死。但是拔雜草的人會頭疼頭暈,有的還中毒了。但是人們還是不願意用農藥,因為農藥可能會殺死毒草,但是會傷害牛羊。
為了拿出根除方案,四川省草原站和涼山州畜牧局的專家走訪雲南,收集了3萬多字的資料,對紫莖澤蘭在全州迅速蔓延的120個鄉鎮占用的43萬畝草原進行了調查。發現紫莖澤蘭的冠毛隨風飄動,沿著鐵路、公路、河流將草籽帶入涼山。人的腳底、衣服、車輪、河流都可能攜帶紫莖澤蘭的草籽。這種草籽總重量不到0.45克,肉眼幾乎看不見。壹叢紫莖澤蘭含有70萬顆成熟的種子。它也可以無性繁殖。對環境適應能力強,能在幹旱貧瘠的荒坡、墻壁、巖脊、裂隙中生長。何萍說,壹片草地壹旦有了紫莖澤蘭,陽光、水分、肥料都將屬於它,任何草都無法與之抗衡。當它進入香蕉林時,香蕉樹全部矮了1米,當它進入椒林、桑林、辣椒、蠶繭時,當年減產8%。
在不到10年的時間裏,這個外來物種覆蓋了涼山州15個縣,只有兩個海拔2500米以上的縣沒有受到危害。
1997年,州政府專門發文消滅紫莖澤蘭,動員全州幹部群眾“打壹場人民戰爭”。全州到處都寫著標語,分發著材料,農村電臺和州電視臺、機構和學校都在談論紫莖澤蘭的危害,各縣都提交防控計劃。每年冬春紫莖澤蘭開花前,全州幹部群眾齊上陣,把它挖出來燒掉。人們想出了各種除草方案:用人工植被代替;建立隔離帶,防止其擴散;從西藏引進食紫莖澤蘭蠅類;在災區種植速生案樹,抑制毒草生長;尋找其可利用價值,促進其消除。但這幾年,除草的成果幾乎看不到了。反而是拉出來的人暈了。當它被用作墊圈時,牛的腳發炎潰爛,當它被用作肥料時,土壤被慢性毒害。最糟糕的是草越拔越快。
現在紫莖澤蘭還在以每年30公裏的速度向北推進。
涼山州在“西部大開發”規劃中給自己定下了“綠色肉羊基地”的目標,如今卻遭遇了史上最嚴重的生態災難。
“我們最終會想出壹個解決方案,”畜牧業專家仍然有信心。然而,目前研究經費的缺乏使得控草工作停滯不前。
中科院專家表示,紫莖澤蘭是外來物種入侵造成嚴重生態危機的最典型例子。對於這些害蟲,如果我們有預防的知識和意識,在剛出現的時候就把它們清除掉,事情就不會那麽難了。目前,中國各地都存在類似的問題。在退耕還林還草、退耕還湖、恢復植被中,更需要普及相關知識,防患於未然,選擇適合當地環境的鄉土植物和魚類,避免單壹品種種植養殖,有效保護當地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