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任意組合。熱幹面有雞蛋酒,豆皮配米酒,牛肉粉配面窩,湯粉配油條,壹周每天都不壹樣,分量不重。晚上在武漢不吃宵夜就是浪費時間。放眼望去,大排檔、路邊攤、酒館都是爆滿。燒烤,大蝦,油炸,鹵菜,壹想到吃什麽,就會挑剔,武漢人的大度和大度都在推杯換盞和剝蝦之間展現出來。
河馬小廚師的微音在肉上跳躍,餐桌上的大笑聲給酒館增添了幾分小鎮氣息。吃完壹頓宵夜,會有幾個幹幹凈凈的大菜,幾百個羊肉串。鮮紅的湯,顆粒可見的紅辣椒,菜裏裹著冒泡的油,這是從武漢映射出來的中國宵夜現狀。
說回日本,也有宵夜文化。為什麽在日本街頭很少看到胖子?
因為當然他們的食量,包括食物的重量,真的!是啊!非常!少!
我們經常在電視劇裏看到,日本的“群居動物”下班後聚集在居酒屋,喝完不滿足,就換個地方繼續喝。其實現實中還不錯。為什麽他們吃了幾個酒館就不胖了?我們來看看他們宵夜都吃些什麽。
最常見的日式蔬菜是泡菜和壹些小蔬菜。黃豆這種小菜,基本不鹹。
烤鳥,也就是雞肉串,油漬很少,可以看到明顯的火烤痕跡。
豆腐是凸起的,微炸的豆腐表面金黃,外酥裏嫩,口感爽滑,配上店家特制的醬料,味道鮮美。烤魚,不僅僅是燒鳥,在日本也是很受歡迎的壹道菜。加上檸檬和蘿蔔泥,和生食相比是壹種風味。
生魚片!幾片生魚片和現磨的芥末讓妳感覺大海的味道直沖鼻子。以上菜各點壹份,至少是兩個人的分量,然後喝點酒,什麽都談,就可以去店裏關門了。
當然,就食物而言,熱量少,就制作工藝而言,油量少,就菜品而言,分量更少。就算他們喝再多的酒,估計也很難體會到兩頓夜宵後發胖的中國式快感。
在日本,宵夜更多的是用來打發下班後的時間。同事聚在居酒屋點壹兩個小菜,造成壹種社交錯覺。
在中國,宵夜更多的是叫上幾個要好的朋友,按數量加烤串,按重量加小龍蝦和牛蛙,幾個人圍坐在壹起,吃得開心,聊著聊著,感情更深。
所以他們不去吃,自然也不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