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的來說,全額撥款事業單位的工資普遍低於公務員,差距主要體現在車補、年終綜合績效考核獎、物業、通訊等福利補貼上。以當地為例。事業單位工資基本在7000元左右,公務員可以達到8000元。年終績效,公務員領導能拿四五萬,事業最多三萬多。兩者相差壹萬多元。各種收入差異加起來。其實事業的年收入和公務員副職差不多。當然,如果妳在壹級或者二級,工資基本可以和公務員持平,甚至略高於後者。
如果是平衡配置的事業單位的專職專業人員,比如高校、科研院所,工資會高很多。比如壹級教授、二級教授的工資比副廳高,有的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等各種特殊補貼,工資超過正廳。比如當地某知名教授,享受國家、省、市人才特殊津貼,加上各種改革導向補貼收入,每月應付工資接近2萬,而當地副廳應付工資只有1.3萬左右,可見其收入之高。類似的收入水平在壹些科研院所也很常見。壹方面是底薪高,另壹方面單位有各種補貼,有的還有其他績效收入。加上其他個人收入,壹個技術先進的人的收入遠遠高於普通公務員。比如做壹個項目,高正職稱有相關的經費渠道;每年作為評委參加職稱評選;如果技術高,涉及項目,還可以參與項目評審等工作,邀請方、業主單位或項目方給予壹定的報酬。除此之外,還可以自己創業,經營公司,利用專業技術優勢做項目,包括帶學生等。,都有賺錢的手段。而這些幾乎都被限制在行政機關。換句話說,對於壹個高職稱的官員,尤其是有專業特長的知識分子來說,獲得收入並不困難。他們年收入的大頭主要來自外面的工作,但他們並不特別關註自己的日常工資收入。拿這些人的收入和公務員比,說實話,也是不公平的。
壹般來說,正工資和公務員大致相當。是高還是低,要看個人所在的單位,不能壹概而論。
眾說紛紜,大多是因為外人。我從壹個熟悉的大學的角度來回答壹下。
學術職稱(13級)和行政職務有壹定的平行度,大致是:
壹級教授(院士),副省級;
正廳二教授;
三級教授,副廳;
教授四級,中間。
對於收入,基本工資相差不大,但實際教授的收入彈性很大(主要是科研),行政崗位的收入彈性很小。對於985/211大學的理工科教授來說,他們的收入會大於或者遠遠大於他們所參考的行政職位。
以我自己為例。20多年前我是正教授(當時沒有明確的分類),曾經在中共擔任過行政職務,由於中共的工資較低(這叫高或低),所以仍然拿正教授的工資;而且我身邊也沒有提拔成副廳級的高級同事,就按副廳級發工資吧。(這不包括上述靈活收入)
非科教機構(如大型國企及其研究所)往往將普通高級工程師的高級技術職稱等同於教授(稱為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但壹般不會進壹步分類(如三級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的說法很少見),因此無法準確定性這個問題。
妳好,事業單位高層有四個等級。壹級崗位、二級崗位的福利待遇遠高於正處級公務員,四級崗位的福利待遇與正處級公務員差別不大。
目前事業單位專業技術崗位分為四個等級,13級:高級崗位為1至4級;副高級職務為5至7級;中級崗位8到10;初級崗位11到13。
同樣的高級職位,四個檔次也是天壤之別。
以壹部分收入為例,專業技術人員崗位工資6010,二崗4650,三崗4110,四崗3530,而正處級公務員崗位工資只有2100,差別明顯。
當然,崗位工資和崗位工資只是收入的壹部分,薪級(級別)、補貼、獎金都有不小的區別。
但在高管和總監層面,收入不是關鍵,隱形的福利待遇更重要,這是兩者最顯著的區別。
壹級崗位是國家設置的特殊崗位,其崗位必須符合下列條件之壹:
1,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即兩院院士);
2.在自然科學、工程技術、社會科學等領域做出系統的、創造性的成果和重大貢獻的專家學者;
3.其他為國家做出重大貢獻、享有較高聲譽、得到行業認可的壹流人才。
此外,它的雇用程序也很復雜。壹是事業單位要按行政隸屬關系逐級上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經省政府或主管部委審核後再上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才能錄用。
也就是說,壹級基本和院士是平等的,都是學科帶頭人,福利待遇自然遠遠超過正處級公務員。
二級崗位是省定的專職崗位,主要設置在高校、重點科研機構和重點醫療機構。省人社廳實行總量控制、統壹審批和用工管理。
二級崗位屬於學科帶頭人,壹般不超過全部高級崗位總數的10%,主要針對以下群體:
1,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人員、國家傑出技術人才、國家和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2.省級以上重點學科、研究室、實驗室的學術技術帶頭人;
3.省級以上自然科學、工程技術、社會科學等領域或行業的學術技術帶頭人;
4.對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做出重大貢獻並得到省內同行業認可的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
可見,二級崗位也是省裏的寶貝,是省裏最有影響力和號召力的頂尖人才,待遇自然遠超正處級公務員。
目前二、三、四級崗位比例為1:3:6,三級崗位壹般不超過全部高級崗位總數的30%,屬於省市骨幹人才和優秀人才。
總體來看,三級崗位的福利待遇略高於正處級公務員,四級崗位的福利待遇與正處級公務員相差不大。
當然,作為高級機構的優勢主要在於學術地位高,受人尊重,科研經費和項目多。
正處級公務員的好處是權威大,對壹個地區、壹個部門的事務影響大。
歡迎關註@京京京京京京京京並且說說體制內的小知識。
大概在級別上,其實有兩種。壹類是國家機關,也就是公務員。還有壹種是事業單位,也叫級別。比如大學,不僅有系級,還有科級。
另壹方面,這種待遇在級別上是不壹樣的。公務員比事業單位高。
如果要比較,必須以壹個單位或壹類單位為單位進行比較。比如大學,大學裏的壹個主任,合法收入肯定比壹個高級職稱的人少。也就是說教授高於右。
很多地方組織人事部門把高級、高級職稱列為局級幹部進行管理。在政治待遇、醫療等方面,相當於局級。這也說明是高於水平的。
這怎麽比呢?1964年參加上海崇明縣“四清”工作時,我在(城東公社)工作。公社黨委書記13級老革命,工資112元。但是大學教授的工資是分等級的,教授最低工資比正處級幹部高。在上海紡織局的工廠裏,
高正的職稱相當於副處,工資相當;工資不等於收入,各有優勢;副職幹部幸福感和優越感很高,羨慕和贊美的聲音不絕於耳。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興趣,為人民服務,適合自己的才是最理想的職業…
20年前,壹個家鄉縣的局長問我,我的教授是不是相當於副科。我說,差不多吧。[呲牙]
高正的工資絕對比鄭賢的水平高!
高正對應的行政級別是副局級最低,省部級最高。
以正教授為例,專業技術職務分為1~4教授,專業技術職務也是1~4。
壹級教授,對應的行政級別是省部級;
二級教授,對應的行政級別是副省部級;
三級教授,對應的行政級別是正廳局級;
四級教授,對應的行政級別是副局級。
壹級副教授、五級專業技術崗位可對應縣級行政級別;二、三級副教授,六、七級專業技術職務對應的行政級別為副縣級。
比如我曾經工作過的縣級教育行業唯壹的事業單位,人事管理雙軌制。張某某為專職高級講師,工資高於縣委書記、縣人大主任、縣長、縣主席CPPCC(年齡、資歷相近者除外)。
是否享受副局級140的住房面積?米冬季取暖補貼標準,而縣委書記、縣人大主任、縣長、縣主席CPPCC享受縣級住房面積115?大米冬季取暖補貼標準。
總的來說比較高。
身處行政崗位,責任和負擔會更重,往往要承擔壹個部門或壹個企業的管理責任,要對這個部門或企業的業績負責。所以壹般來說工資會比高級職稱略高。
1.在企業,更高。比如在企業,壹般都比實際高。如果妳在中間,壹般是子公司的總經理,負責企業的安全生產,也負責企業的收入和利潤。可以說工作責任很重。這種情況下,壹般是通過考核給妳發年薪。如果完成績效考核目標,年薪會相當高。
而企業中的高級職稱,如果不擔任行政職務,可能只負責某壹方面的科研任務。雖然有科研獎,但很少拿年薪。
雖然有些企業有首席技術大師,年薪能達到很高的水平,可能超過合適的水平,但這畢竟是少數。
所以壹般在企業裏,工資會比工資高。
2.事業單位等地方,如果是事業單位等地方,稍微高壹點,但是整體工資和正常工資相差不大。比如在學校、研究所等地方,很多職稱也是高級的。在這種情況下,處於中間的日薪和處於高級的日薪相差不大。而壹些正高級教授或研究員,如果有更重要的科研任務,工資和獎金會更高,所以也可能超過工資。
所以如果妳在事業單位或者其他地方,妳就稍微高壹點,總體差別不大。而且如果有科研任務或者教學任務,可能會超過工資。
3.結論總體來說,如果在企業,會比妳高,如果在學校,科研院所等機構,會略高。
全日制高職院校分1234個等級,第壹級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選拔,基本都是院士頂級專家。第二級由省級人社部門遴選,各省控制總量。三、四級由省級主管部門審核,按核定人數進行崗位聘用。即使四級,機關事業單位工資也比正處級高(國企不清楚)。當然,這是基於平均水平。有的地方領導可能工資很高,有什麽績效獎勵等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