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友鄧鄧實踐生酮飲食半年,卓有成效。我甚是羨慕,便打算效仿。
所謂生酮飲食,鄧鄧介紹得很詳細,我在百度上也看到壹些介紹,經過相關知識整合,壹言以蔽之,我直接概括為“以脂肪代謝替代我們身體固有的糖代謝的供能模式”。
很誘人,也很稀奇對不起?
其實,和這個差不多的飲食方式去年春節前後我實踐過壹次,當時聽了樊登介紹的《谷物大腦》,聽說光吃肉和蛋就能瘦,很是振奮,便趁著過節感受壹下,只吃肉不吃米面,肉隨便吃。結果還行,大吃大喝,人沒瘦,但也沒胖,體重維持。(見《春節只吃大魚大肉就能減脂減重,我願意試試這種顛覆性的飲食理論》,有興趣請點擊: “我在過新年”系列文字之壹 )
生酮比谷物大腦走得更遠,它更是直接讓油脂成為主要的食物種類,杜絕壹切米面等升糖指數高的食物,甜食自然不能再吃,連紅薯土豆玉米這樣健康的根莖類或者水果都不能涉足。高蛋白的紅肉、白肉不要吃,禽類油滴滴的皮、生菜包五花肉是常用菜譜之壹。
這對於我以前壹直低油脂多蔬果多雜糧的飲食習慣而言,簡直是,再壹次被顛覆到新的高度。
(2)
其實,無所謂相信不相信,就是好奇心作祟,碰到壹種新鮮的理論,覺得好玩,嘗試壹下而已。以前我試過半年多素食,健身以後有壹段時間遵循非常嚴格的高蛋白低油脂低碳水,都只是為了試驗壹下。後來也都是因為做飯怎麽方便怎麽來,而暫時告壹段落,回歸正常的飲食方式。
百度上查過相關資料,很滑稽的是,幾十年前生酮飲食的提出是為了治療癲癇病。後來無意中關註到壹個關於生酮飲食瘦身的公眾號,非常詳盡地介紹了具體的原理、步驟和效果,甚至食譜等,有案可稽,只需照著實施即可。照著這個公眾號所言,減肥倒不是生酮最大的利好,而是可以大大降低糖尿病、阿爾茨海默癥發病的可能性,是壹種更加健康的飲食方式。
生酮飲食的關鍵是多油脂,尤其是健康的油脂。於是壹開始買了很多椰子油,雙十壹價格合算又補了更多的貨,加上家裏已有豬油、亞麻籽油、黃油,媽媽從老家帶過來的香香的菜籽油和家裏本來有的花生油,能不用就不用。肉盡量肥點,禽類壹定要吃皮,雞蛋隨便吃,蔬菜適當補充,根莖類只能忍痛割愛,基本不碰了。但是水果,卻沒有少,這個大約是我最舍不得的地方。早晨本來應該喝壹杯防彈咖啡的,但是因為怕麻煩,所以直接用速溶咖啡加上兩大調羹亞麻籽油,味道真是好極了,壹下子迷上。
很多人肯定很關心這麽吃味道如何。讓我說心裏話嗎?唉唉,不光早晨的防彈咖啡,整個生酮飲食實驗都讓我欲罷不能,每壹頓罪惡的飲食因為有著強大的理論支撐,從裏往外都充分接納任何包裹著厚厚油脂的食物,我確實吃出滿滿的幸福感。
多油脂的美味感受太深刻!
(3)
從低油低鹽,到多油多肉,簡直不需要任何過渡。必須說明的是,這裏有個重要的前提是,好幾年來,我都是習慣極低碳水攝入,所以壹下子斷碳水並不困難。
以前避之唯恐不及的油炸肉食,現在成了每日餐桌必備,不是因為生酮必須吃它,而是因為生酮理論,我可以想吃就吃,毫不猶豫。以前吃得少吃得克制,帶著矯情的厭惡感來吃,哪裏吃得出美味?食堂每天總歸有油炸的幾種葷菜,如雞米花、雞鴨魚肉排等,如今來者不拒,壹樣來壹碟。食堂的小葷素菜均超級重油,以前深以為恨,如果有條件,入口前要矯情地在清水裏涮過了。如今自然絲毫不以為意,剩下的湯汁也需要喝掉啊,不能浪費。
以前早晨煮菜葉子、煮雞蛋、煮雜糧粥吃的,現在要麽是重油炒壹碟子素菜還要加上油面筋,要麽煎點肉煎點蛋,還有亮閃閃壹層油的防彈咖啡,呵,早餐總是特別讓我期待。中午在食堂基本以葷菜為主,為了吃飽,要多點幾個菜,故而總是要吃很長時間,往往壹起吃飯的人已經等我很久了,我的菜還沒吃完。“不著急不著急”,他們安慰我,又總是羨慕地說:“吃這麽多,也不胖,老天多麽不公平”。
最常吃的是香酥雞柳之類的食物,我是把它們當成零食吃的。下午漫長的時光,總歸有點餓,要是以前,壹般是吃吃來自澳洲的原味麥片——《歡樂頌》同款新康利維他麥,同事形容味道如“豬食”的食物。如今呢,大可以叫上壹客香脆提神的油炸物。倘若上班沒時間,那麽下班途中買菜買水果的當兒,順帶捎上壹袋剛出爐的肉條,掛在車把上,騎車空檔俯身夠上壹條,撫慰壹天勞作的辛苦。
就這麽酣暢淋漓地吃啊吃,仿佛可以壹直這麽生活下去壹般。幾乎忘記了生酮飲食如今盛行的目的在於——據說可以更健康,更減脂。
(4)
關鍵的環節來了!這麽吃到底瘦了沒?瘦了沒?
跑友鄧鄧確實是瘦了,而且越來越瘦,他嚴格按照食譜來的,運動量也很大,差不過每周都要進山壹次,日常長距離也很多;最主要的是,他媳婦兒和他壹起進行生酮,這種幹勁和延續性,沒法比。
我把減重這件事從來沒當回事——最重要的原因是,內心深處,我壓根兒就不認為自己需要減重——每個人對胖瘦的定義不壹樣,雖然我知道也許減重若幹,跑步會更不容易受傷,但是跑得更好尚未成為強烈的動力。
所以,米面雖然沒有吃,但是數倍增長的油脂和水果,以及吃得極多,以及動得極少。這將近兩個月來,腹部很明顯開始致命地松軟起來,我清晰地看到內臟脂肪慢慢堆積囤積。
當然也有驚喜:專註力和記憶力!自我感覺是非常明顯的。但是這點不如體重那麽可視可數據化,完全是壹種主觀判斷。
還有壹點應該也要提及:精力似乎更加旺盛,早晨起來較早,中午不午睡,下午幾乎沒有以前常出現的犯困。但是,晚上壹到十點基本就撐不住了,必須躺倒見周公方可。白天的表現確實讓我覺得驚喜,不知道和生酮飲食之間有多少關聯。
那個很專業的生酮飲食公眾號給我留下壹個印象深刻的觀點:要保持饑餓的感覺,最好壹天能吃兩頓,雙休日按道理來說應該進行“輕斷食”……
我知道他的意思……在谷物還不曾種滿大地的時候,我們的祖先以狩獵為生,他們在大地上奔跑追逐,赤足,壹刻不敢停息。如果獵不到動物,他和家人就面臨挨餓的窘迫,然而,還是經常空手而歸。忍饑挨餓讓他們的生命更有韌性,事實上,以狩獵為生的祖先們,他們的壽命比現代人長得多。這些來自理查德·道金斯《自私的基因》壹書裏的情景深深刻在我腦海裏,我卻更加深刻地知道——我們再也回不去了。
我追求“飽”,追求“多”,追求想吃啥就吃啥的自由感,而不是命運放在我面前的必然選擇。生酮壹下下,只不過知道我更加貪婪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