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病與嘌呤代謝紊亂和/或尿酸排泄減少引起的高尿酸血癥直接相關。其主要臨床特征為高血尿酸、反復發作的急性關節炎和痛風石,嚴重者可合並腎臟疾病、關節破壞和腎功能損害,並常伴有高脂血癥、高血壓、糖尿病、動脈硬化和冠心病。
痛風在世界各地都有,受地區、民族、飲食習慣的影響。目前我國痛風患病率為1% ~ 3%。隨著人類壽命的延長,飲食和生活方式的改變,這個數據在逐年增加。
痛風的病因和發病機制尚不清楚,但高尿酸血癥是痛風最重要的生化基礎。正常情況下,人體組織中含有嘌呤類物質,此外,很多食物中也含有嘌呤,體內的嘌呤和吃進去的食物會分解產生尿酸。當體內尿酸過多時,尿酸結晶會在體內的關節、體液和組織中堆積,從而引發痛風。
基礎病因學
痛風的病因和具體發病機制尚不清楚,可以肯定的是痛風與高尿酸血癥密切相關。同時需要糾正壹個誤區:高尿酸血癥不壹定會引起痛風,臨床上只有5%~15%的高尿酸血癥患者會發生痛風。
誘導/誘發因素
了解痛風的誘發因素對於疾病控制和減少急性疼痛是非常必要的。
藥物誘發因素
壹些能影響腎臟的尿酸排泄能力,從而導致血尿酸水平升高的藥物:如噻嗪類利尿劑、環孢素、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煙酸、華法林、小劑量阿司匹林等。
富含嘌呤的食物攝入
肉類、動物內臟及部分海產品(如貝類)中嘌呤含量過高,可被機體分解為尿酸,大量攝入導致血尿酸水平升高。
喝葡萄酒/酒精
過量飲酒是痛風發作的獨立危險因素。啤酒中含有大量的嘌呤成分,誘發痛風的風險最高。
痛風治療分為三個部分:
盡早控制和緩解急性關節炎癥;
通過降低血液中尿酸的含量,防止尿酸在組織中的進壹步沈積;
防止尿酸結石的形成,減少由其引起的嚴重關節損傷和腎功能損傷。
日常生活管理
規定飲食
保持飲水,避免飲酒、含糖飲料和動物內臟、海鮮等動物性高嘌呤食物。
限制飲酒,尤其是啤酒。
減少高嘌呤食物的攝入。常見的嘌呤含量高的食物有:動物內臟、豬肉、牛肉、羊肉、貝類、鳳尾魚、沙丁魚、金槍魚等。
減少富含果糖飲料的攝入。
多喝水,每天2000毫升以上。
增加新鮮蔬菜的攝入。
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的體重和腰圍,增加體育鍛煉到中等水平,
具體來說,痛風患者應遵循以下原則:
保持體重。
飲食規律,勞逸結合。
經常鍛煉。
禁止吸煙。
停止服用可導致尿酸升高的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