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警惕!吃太多糖等於慢性自殺。

警惕!吃太多糖等於慢性自殺。

有許多女性喜歡甜食,如冰淇淋、巧克力和漂亮的紙杯蛋糕,是許多女孩的最愛。只是偶爾吃這些食物。吃多了小心生病。

全世界都擋不住糖的誘惑。

蔗糖是人類基本的食品添加劑之壹,已有數千年的歷史。全世界通用的糖這個詞,其實來自梵文sakara,說明糖最早的原產地是古印度,然後通過絲綢之路傳入中國和世界其他地方。《敦煌殘跡》中有壹段記載了印度人制作蔗糖的方法,大意是將甘蔗提取的汁液曬幹制成糖漿,然後用火煮沸成為薩卡拉,這是蔗糖最早的歷史。據史料記載,最早的糖果出現在古羅馬。人們用蜂蜜包裹杏仁,在陽光下曬幹,得到糖衣杏仁。在中國,自西周建立以來,早期的糖制品——飴糖就在民間廣為流傳,廣為食用。

千百年來,不同膚色、不同種族的人,飲食習慣差異很大,卻對糖情有獨鐘,這都源於“甜”的作用。研究發現“甜味是母乳的味道”,這是味蕾喜歡甜味的原因之壹;吃甜食時,會激活大腦中的多巴胺神經元,使人感到興奮;甜味可以為身體提供能量。進入血液後,會導致血糖含量升高,促使胰腺快速分泌胰島素,將血糖轉化為能量。甜味也可以緩解壓力。研究表明,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甜點可以提高人腦中血清素的水平,其效果與抗抑郁藥相當...

因此,糖的消耗量在增加。根據2013年糖業分析報告,2013年全球食糖需求約為65438+6400萬噸。過去20年,全球糖消費復合增長率為1.8%,中國達到2.9%,其中飲料、糖果、冷凍食品和罐頭成為糖消費的主要來源。世界糖的人均年消費水平為21.66公斤,人均日攝入量約為59克,遠遠超過世衛組織2002年推薦的50克上限。法國全國糖果協會的調查顯示,每三個成年人中就有1人是甜食愛好者。

糖癮比抽煙危害更大。

糖的誘惑很難抵擋,但是吃太多不健康。世界衛生組織在調查了23個國家的死亡原因後得出結論,糖癮比吸煙危害更大。本次調查顯示,長期高糖飲食比正常飲食平均壽命短10~20年。

這樣的統計讓很多人困惑:很明顯,生活中害怕肥胖的人越來越多,吃糖總是三思而行。怎麽會導致高糖攝入?根據軍事醫學科學院營養研究室副教授王東蘭的說法,人們攝入過多的糖,很大程度上是由於餐館菜肴和加工食品。比如國家高級廚師肖恩說,壹份紅燒肉含糖40-50g,無錫排骨含糖75g,魚香肉絲含糖25-30g。在超市裏,有很多甜飲料和醬料等含糖的家庭。面包、話梅、酸奶裏藏著各種各樣的“隱形糖”。例如,北京友誼醫院的營養師華欣表示,話梅等零食會添加大量糖分,以抑制細菌生長,從而防止變質。

專家說,如果妳攝入過多的糖,妳會因為攝入過多的能量而產生飽腹感,這會影響妳攝入其他富含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的食物。國外很多研究證實,吃糖的危害遠遠超出人們的想象。

紊亂膽固醇。《美國醫學協會雜誌》上的壹項研究發現,吃糖最多的人也有最高水平的壞膽固醇和甘油三酯。過多的糖分不僅會在肝臟產生壞膽固醇,還會抑制壞膽固醇在體內的代謝。

患癌癥的風險會增加。壹項對絕經後婦女的研究發現,血糖水平高的人患直腸癌的風險幾乎是正常人的兩倍。其他研究發現,血糖高的人更容易患肝癌和乳腺癌。

誘發心臟病。倫敦皇家醫學院肥胖小組專家成員馬洛塔說,糖會導致人體內尿酸增加,增加高血壓發病率,從而增加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

吸引糖尿病。研究發現,壹個人只要每天攝入150卡路裏由糖轉化而來的熱量,患糖尿病的風險就會高出1.1%。如果妳已經是糖尿病患者,糖帶來的麻煩會更大。

引起頭痛。英國倫敦國王大學頭痛專家安迪·道森(andy dawson)博士指出,當妳吃太多糖時,妳的身體需要迅速做出反應,血糖水平會突然達到壹個峰值,然後陷入低谷,這可能會導致頭痛。

患脂肪肝。美國華盛頓大學的壹項研究發現,過量攝入糖分會增加患脂肪肝的風險。長期高糖飲食會加速脂肪在肝細胞中的儲存,導致脂肪在肝臟周圍堆積。

損害記憶。德國柏林戰車大學醫學中心的神經科學家發現,吃糖不僅會損害大腦的物理結構,還會損害其功能。吃太多糖可能會導致認知障礙。

導致過早死亡。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分析了3萬多人的數據。結果顯示,壹天總熱量超過21%的人來自添加糖,因心臟病死亡的風險比添加糖攝入量低於10%的人高1倍。

糖應該像煙草壹樣被控制。

美國加州大學內分泌學家羅伯特·拉斯廷(Robert Rustin)呼籲,糖對健康的危害比肥胖更大,因為糖不僅有毒,還會讓人上癮,攝入過多就像慢性自殺。近年來,美國多次采取措施,從限制校園周邊出售甜飲料,到限制紐約大瓶甜飲料上市。在中國,壹些城市也開始實施學校不能出售碳酸飲料和其他不健康食品和飲料的措施。此外,控制食品企業用糖,通過政策調控廚師放糖量,也是各國亟待解決的問題。

今年3月,世衛組織就糖攝入指南草案公開征求意見,建議成人每日糖攝入量應控制在當天總能量攝入的5%,約6茶匙25克。王東蘭說,很難達到這個標準,但至少要從改變觀念做起,比如主動降糖,從每周壹次的降糖餐開始,每天少吃含糖食物。時間長了,味道就會淡了。也可以選擇替代品,比如水果代替糖果,蜂蜜代替糖,烹飪時用橘子皮和檸檬汁代替糖味。另外,減少外出就餐和在家吃飯,可以更好地控制糖的用量。最後,專家表示,要遠離“隱形糖”,要學會看加工食品的標簽。我們壹定要少買甚至不買配料前幾位有白糖、砂糖、蔗糖、果糖、糊精等字樣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