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引導孩子學會分配角色,加深對角色的理解。
遊戲記錄:
我請了三個年幼的孩子做快餐店的工作人員,指定其中壹個做廚師,另外兩個做服務員。遊戲剛開始,顧客絡繹不絕,店裏的四個座位總是爆滿。廚師忙得不可開交,服務員在催他。時間長了,有些顧客沒等就走了,服務員開始抱怨廚師太慢。這時,服務員童童想到了壹個辦法,她開始幫助廚師壹起準備飯菜。另壹名服務員覺得童童這樣做不對,於是提醒她:“妳是服務員,不是廚師!””童童說,“這個廚師太慢了,所以我要壹個廚師來幫助他。"
分析思維:
面對快餐店的這種情況,我首先反思人員配備:從客流角度來說,只安排壹個廚師肯定是不夠的。但是老師在遊戲之初並沒有考慮到這個問題,而是想當然的幫孩子安排角色。在遊戲過程中,孩子們遇到了困難,發現了問題:壹個廚師和兩個服務員的分配不合適。因為壹個服務員最多可以同時服務兩個客人,壹個廚師最多可以同時服務四個客人。如果廚師餐飲不熟練,肯定會手忙腳亂,來不及。所以,與其老師給孩子分配角色,不如讓孩子自己討論分配角色。根據個人喜好和能力選擇合適的角色,根據遊戲的情況確定需要的角色數量。
二、引導孩子討論,在討論中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遊戲記錄:
服務員把套餐端給顧客小香,小香搖搖頭說:“我點的不是這個。我點了壹份C餐,裏面有荷包蛋。”服務員把套餐拿回廚房,讓廚師重做。沒想到,廚師又做了壹遍,還是不對。瀟湘生氣地說:“怎麽了,我好餓!”“我在旁邊看著,發現廚師做錯飯的原因是沒有對照菜單。於是我及時介入,提醒廚師根據菜單和顧客點的菜來配餐。遊戲結束後,我向所有孩子描述了這個遊戲場景,並指導他們根據問題情境進行討論:“為什麽廚師總是配錯餐?“有什麽好辦法讓廚師不出錯?”年幼的孩子跟我說話,有的說廚師不用腦子,不懂顧客的要求;有人建議,廚房裏也應該有壹份菜單,供廚師使用;還有人建議廚師先學習,然後才能上班。
分析思維:
廚師錯配飯菜的問題經常發生,能力強的孩子往往會發現問題,但能力弱的孩子可能不會重視。今天剛參加遊戲的小翔發現了這個問題,通過幾個角色之間的互動,讓問題更加突出,矛盾更加激烈。所以,我抓住了這個教育機會。在遊戲過程中,及時幹預幫助孩子解決當前的困難;遊戲結束後,發起討論,引導其他孩子提出建議,想出各種解決問題的方法。通過同伴間的討論和分享,孩子的遊戲行為更加規範;通過老師後期的跟進和調整,遊戲規則和素材的設置更加合理。
第三,引導孩子拓展遊戲內容,豐富遊戲情節。
遊戲記錄:
另壹場比賽,廚師和服務員在店裏忙碌著。在幼兒園扮演老師的金梟問道:“妳能給我們壹些米飯嗎?”廚師立刻熱情地把電飯鍋遞給了她。過了壹會兒,金梟又問:“我們能吃點東西嗎?”廚師又給了她壹些菜。然後,我問廚師:“妳要米飯和蔬菜做什麽?”廚師搖搖頭表示他不知道。我請金梟過來,向他解釋清楚,是幼兒園的孩子們想吃午飯。現在,他們正在吃堆在桌子上的米飯和蔬菜。我引道:“哎呀,多不衛生啊!大廚,妳給幼兒園做幾個套餐吧!”廚師爽快地答應了,搞定後,服務員把套餐送到了“幼兒園”。於是,快餐店裏有了壹項新服務,給幼兒園的孩子送飯。
分析思維:
充當老師的孩子靈活機動,可以和同齡人壹起討論交流解決問題。玩大廚的小朋友都很大方友好,願意和同齡人分享遊戲素材。面對幼兒如此優秀的表現,如果遊戲僅僅停留在借用素材的層面,那就太可惜了。所以老師順勢而為,啟發孩子創造新的遊戲情節。這個遊戲指導過程給我們的啟示是,教師要善於發現孩子的遊戲需求,支持孩子在遊戲中發揮主動性和創造性,幫助孩子拓展遊戲內容,豐富遊戲情節。
經過反復的觀察和引導,我逐漸認識到,教師不僅僅是遊戲方案的設計者和遊戲素材的制作者,更重要的是成為兒童遊戲的觀察者、推動者、支持者和引導者,讓孩子不斷提高遊戲水平,豐富遊戲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