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目前農村山區小學普遍存在留守兒童。怎樣才能讓他們得到良好的生活照顧,促進學習的進步?

目前農村山區小學普遍存在留守兒童。怎樣才能讓他們得到良好的生活照顧,促進學習的進步?

壹、項目實施的背景和目的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大量農民工外出務工經商,卻因經濟、戶籍等原因無法將子女帶入城市,由此誕生了壹個特殊的群體——農村留守兒童。

農村留守兒童作為我國社會轉型期的壹個特殊群體,由於缺乏家庭關愛,他們的思想、行為和心理成長發展往往偏離正常軌道:孤僻、抑郁、情感脆弱、自卑焦慮、懶惰任性;學習不專心,成績不好;生活不衛生,粗魯,打架,偷偷摸摸,等等。留守兒童的異常行為已經成為學校教育教學的壹大難題。如何解決留守兒童的學習和生活問題,使他們身心健康成長,促進學校工作的和諧發展,是壹個值得高度重視的教育新課題。

九山鎮位於濰坊市西南部,是壹個純山區農業鎮,64個行政村,人口5.2萬。常年外出務工人員1,000多人,占農村勞動力總數的34.5%。據統計,全鎮中小學生3260人,其中留守兒童青少年352人,占10.8%,單親家庭學生748人,接近23%。88%的留守兒童與爺爺奶奶生活在壹起,12%與其他親屬生活在壹起。可以說,九山鎮33.7%的中小學生短期或長期失去了直接監護人。

針對以上問題,我局九山鎮教育管理處積極組織各中小學校和教職工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多渠道、多形式開展關愛農村留守兒童活動,認真開展幫扶教育,不僅確保了留守學生在生活上得到照顧,在學習上得到幫助,在心理上得到慰藉, 而且為他們提供了培養自學和自理能力的機會,促進了他們綜合素質的提高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二、基本做法

在當前實施素質教育的背景下,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成為成人和人才。學校作為教育的主體,理應責無旁貸地在留守兒童教育中發揮主導作用。我們的主要方法是:

壹是完善留守兒童檔案。鎮教育管理處和中小學普遍成立了留守兒童工作領導小組。每學期初,他們組織壹次“百師千行”活動,走訪留守學生,及時了解留守兒童的學習生活情況,按班建立詳細檔案,進行分類教育管理,增強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二是在家校之間架起壹座橋梁。加強校長和班主任與家長的聯系,定期與留守兒童家長聯系溝通,告知其學習生活情況,督促家長更加關註孩子的全面成長,引導家長或臨時監護人關心愛護孩子。建立留守兒童家庭聯系卡,利用電話、網絡等信息技術,形成家校聯系體系。此外,學校還利用春節、清明節、中秋節前夕家長返鄉的機會,定期召開留守兒童家長會,與家長充分溝通,形成合力效應。

三是更新教育觀念。學校承擔著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雙重責任,老師既是老師又是保姆。通過進壹步樹立“留守兒童不等同於問題兒童”、“教師不是小事,壹切都與教育有關”、“不讓壹個學生掉隊”等教育理念,從單純追求教與學轉向學生全面健康發展,提升教學內涵質量,讓學校成為孩子們喜歡和懷念的地方,以“家”為樂。

四是培養健康的心理素質。針對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各中小學都設立了心理咨詢室,配備了專兼職心理教師,為教師提供相關的心理指導培訓,使他們能夠定期為學生提供心理健康輔導,幫助學生坦然面對成長中的煩惱。對遇到挫折或困難的孩子實行導師制,及時給予心理安慰,幫助留守兒童克服孤獨、膽怯和冷漠,彌補父愛和母愛的缺失。

五是加強寄宿制學校建設。不斷完善基礎設施,盡最大努力為留守兒童提供良好的成長環境,對留守兒童進行有效的教育和管理。2007年以來,我們積極爭取資金,進壹步加大投入。先後投資300多萬元,在宋王莊小學、復興小學、九三初級中學等寄宿制學校新建或擴建宿舍、餐廳3000多平方米,購置配套設施,為留守兒童在校吃住提供良好條件。每天下午放學後,生活指導老師和值班老師負責對所有留守兒童進行“四統壹”,即統壹組織活動、統壹布置作業、統壹就餐、統壹作息時間、男女老師夜間值班陪護。留守兒童沒有早晚奔波的煩惱,沒有吃冷飯涼菜的辛酸,真正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溫暖,享受到了親生父母給予的深情。

六是開展結對幫扶活動。探索了“3+1”和“2+1”結對幫扶模式。“3+1”是代理家長、愛心媽媽、同學幫助壹個父母不在的留守兒童;“2+1”是指代理父母或愛心媽媽和同學幫助父母不在家的留守兒童,承擔其臨時管理保護任務。同時,還加強了與“感動山東十大人物”、青島慈善家王明典、北京空望集團、濰坊高新區金融董事協會、濰坊誌願者聯合會等熱心人士和單位的聯系。,結對幫扶留守兒童,都收到了不錯的效果。

三、主要成果及推廣價值

通過壹系列有效措施,留守兒童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改善。愛學習、講禮貌、守紀律已經蔚然成風。他們中的壹些人已經迎頭趕上,成為學習成績優異的學生。有的已初步形成了自力更生、自理的意識和能力,在全縣語文素養展演和寫作比賽中獲獎,有的已成為校風骨幹。2008年以來,全鎮中小學留守兒童青少年未發生違法違紀事件,未發生因留守兒童問題引發家長越級上訪的案件。所有中小學都實現了健康和諧發展。鎮教育管理處多次被縣委縣政府授予“文明單位”,被縣教育局評為“先進單位”。

本項目的研究成果在山區和平原學校都有壹定的推廣價值,特別是“加強寄宿制學校建設和管理”、“開展結對幫扶活動”、“註重假期實踐活動育人”等做法,對山區農村中小學有很強的借鑒意義。比如在寄宿制學校的管理中,可以通過集體生活和豐富多彩的活動,激發留守學生的自信心,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增強他們對群體的歸屬感,從而培養他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意識和創造力。在寄宿制管理中,學校充分尊重學生,將學生視為教育教學的合作者,充分挖掘留守學生的管理潛力,盡可能為他們參與管理創造條件和機會,有效促進了留守兒童的全面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