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從臘月二十四到正月十五過年,也就是說新年從傳統的“小年”開始。農歷新年過後,家家戶戶都準備年貨,比如炒米粉,做米糖,炸豆腐,買雞鴨魚肉,熏香放鞭炮。此外,還少不了抽出時間打掃庭院、清潔門窗等。
12月15日至正月15日,在農歷新年期間,客家人除了上述三種祭品外,還要準備大量的食物,如:1、甜糯米,也就是用碾米機蒸出來的年糕,用70%的糯米和30%的秈米在水中浸泡壹天壹夜,然後放入臼中,磨成細粉,上油。
2、發卡:即廣府人稱之為“松餅”。
3、炒:又稱炒丸、炒樁。
4.脆皮花:各種芝麻豆炒。
5.米成:它是由米和糖做成的。比如臺北街頭,經常會出現類似機器做的米飯。
6、艾草:用艾草制成,除夕夜食用可以驅除疾病(當地的壹些習俗)。
了解更多星座百科,八字婚姻,八字事業,婚姻運勢,財神的星座,感情組合,看到另壹半,八字計算,名字速配,人生運勢,復合機會。可以點擊底部壹個贊或者在線咨詢(僅供娛樂):/x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