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戶外運動知識大全

戶外運動知識大全

戶外運動是運動、休閑、娛樂的綜合方式,越來越受到現代人的喜愛和普及。下面是我收集的壹些戶外運動知識,供大家參考。

戶外運動裝備配置的33個經驗

1,(強烈推薦!)毛巾的另壹個用途。是最普通的純棉毛巾,比較厚的那種。劇烈運動前放在背上吸汗,運動結束後立即取出。妳會覺得很舒服,內褲也會幹的快很多。最好配合排汗內衣。多拿幾張,換幾次。

2、便宜的化纖內衣。曾經看到有人穿著普通保暖內衣爬山,慘不忍睹!專用排汗內衣最好。如果暫時沒有,就不要穿棉的。去地攤或者超市找那種化纖(壹般是腈綸)內衣。雖然趕不上排汗內衣,但是比針棉內衣好多了!

3,(強烈推薦!)拒絕牛仔褲。這個其實不用我多說,但是我註意到還是有很多新手穿著牛仔褲在戶外玩。大概還是有人覺得牛仔褲耐穿結實。其實棉制品既不結實也不耐磨,物理性能也不適合戶外運動。壹旦下雨,涉水或大量出汗,妳就會知道牛仔褲的缺點。趕緊脫下來,就算穿壹條20多塊錢的化纖褲子也比它好。

4.鞋碼的選擇。幾乎所有的教科書都說登山鞋的尺碼是1到1.5。我的經歷不壹樣。我穿鞋的經驗壹直是新鞋緊舊鞋松,早上緊晚上松。我旅行的時間越長,我就越放松。因此,我認為,妳壹定不要買太大的鞋子。太大的鞋子不舒服,容易起泡,最合腳的是。當然,第壹個問題是試穿襪子厚的鞋子。

5、鞋帶容易散。這個小問題很煩,但是用橡皮筋綁壹下就可以解決。或者用各種家用電器的電纜小段綁線,可以綁的更牢。

6、鞋墊皺了。很多人都遇到過鞋內鞋墊起皺的問題。我有個想法:把壹塊尼龍砧板(很薄,半透明,可彎曲,關鍵是材質,差不多)剪成鞋墊的形狀,然後簡單的和鞋墊縫在壹起,OK,徹底解決。另外推薦壹種超市賣的所謂保健鞋墊,表面有顆粒,品牌忘記了。只要幾塊錢,比戶外店幾十塊錢買的鞋墊都強。有些人可能對它的粒子有疑問。別擔心,就是這個粒子舒服。

7、夾克衫的命門。只要質量可以,外套的結構是嚴格防水的,但是有袖口。我見過的夾克袖口和袖子的連接處沒有膠水。在雨中時間長了,這裏就會滲水。始祖鳥是個設計不錯的地方,但是買的太貴了,所以這個問題我還沒找到好的解決辦法。還好小臂出汗不多,需要塑料袋處理。

8.(強烈推薦!)解放鞋。這真的是壹件很劃算的事情。價格便宜,防滑性好,體積小。腳上的登山鞋再好,晚上露營的時候也壹定要換下來放松壹下吧?幾百塊的涉水鞋在溪流中有壹個無法回避的問題:鞋面的網眼總是會起沙,但解放鞋相當重要。(不過解放鞋防護性太差,穿久了腳會疼。)

9.(強烈推薦!)找路。除非妳原本打算穿越壹個無人區,而且妳準備在材料和思路上自己開路,否則不管是暫時找不到路還是打算走捷徑,都不要強行穿過壹個明顯沒有路的地方。不僅會受傷,而且根本節省不了時間和精力。老老實實的轉身,繼續尋找現有的路,才是明智之舉。不信可以多試幾次。

10,(僅供參考)行進節奏。見得多的說法是旅行30分鐘休息5分鐘或者旅行壹小時休息10分鐘。個人覺得這個只能作為參考。每個人的體力和習慣不同,適合的節奏也不同。節奏比較快。最享受的走路方式是堅持走3小時左右,休息20分鐘(水平運動)。另外,就幾天的安排來說,最好第壹天慢壹點,第二天恢復正常。妳壹定要習慣,不然會很不舒服。

11,(僅供參考)步長問題。大多數教科書都說妳應該邁小壹點的步子,但我的經歷不同。長時間習慣以較大的步幅(比平時略大)行走,感覺比較輕松。因為總步數減少,可能有利於減少腳底磨損?)

12,休息時不要脫鞋。走久了腳肯定會腫,而且壹旦脫了鞋,再穿上就不舒服了。

13,背包防水。登山包本身是有壹定防水性的,防雨罩也是不可或缺的有用的東西。但是,如果妳被雨水連續淋了三四個小時以上,就知道防雨罩並不完全可靠。防水包雖好,但容量有限。建議用大塑料袋(家用電器包裝的那種,夠大)包好衣服和睡袋。在上遊活動中更需要這樣做。

14,(強烈推薦)睡袋怎麽收拾。大多數人喜歡用壓縮袋裝睡袋。不對!這種方法早就被放棄了。反正睡袋放在最底層,不需要額外包裝。把它塞進妳的背包裏,然後用力按就行了。只有這樣才能充分利用空間,打包好的袋子裏面很滿,外觀也很飽滿。

15,GPS和指南針。這個話題其實有點多余,因為很多人已經講過了。GPS是個好東西,很專業。可惜它的使用有太多的制約因素:耗電量太大,太容易受天氣和地形影響,反應慢。

很多人也喜歡攜帶軍用指南針,比較流行的是62式和65式。定向運動建議用指南針(其實不是專業定向運動,是有機玻璃的,大概手機大小)。其實軍用指南針並不適合戶外使用,而且太重了。坡度表,裏程表,快速撥號,精確定位,測距這些功能都不是很好用。定向越野指南針輕便簡單實用,二三十元的質量已經足夠好了。

16,斷路器。當然,狗腿很有氣勢,但是壹只老牛頂著山路上靈活的荊棘和雜草,把壹只兔子趕跑也太厲害了。砍樹當然是好的,但個人認為,只要不是糜子,就不要碰。我用的是壹個瑞典的ASE,又長又細又薄又輕又尖,很好開的路。

17,水袋噴頭。鴨嘴獸水袋的嘴是裸露的,容易弄臟,背包不小心搭在肩上容易擠出水來打濕後背。這種水管的吸嘴可以拔下來,用裝有薄膜的塑料盒做個蓋子就很容易了。推薦用富士,白色半透明的比較搶眼。

18,水壺。要騷,顯示自己是戶外驢,拉肯和SIGG是必須的,也是實用的,軍鍋最好。性價比高,很強。拉肯和SIGG稍微輕壹點,但它們被擊中時是平的,軟木塞很容易滑落。另外,壹壺水需要保持壹個星期才能喝嗎?當然,飲料瓶也很不錯。

19,不銹鋼小口杯。超市裏有賣。7cm口徑比較合適,也就幾塊錢,不會磨壞。露營的時候用這個,旅行的時候用帶吸管的水袋,是非常好的搭配。不用的時候,用小塊的掛在背包上,也方便途中在小溪裏舀水。

20.太陽鏡。壹般不需要。有檐的帽子就夠了。山裏真的沒有什麽耀眼的東西。太陽鏡在冰天雪地裏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妳可能更需要壹副雪地護目鏡,而且它必須是防霧的。低溫下,防不了霧的雪地護目鏡基本就是廢物。

21,簡單的冰爪。所謂四齒冰爪,便宜又簡單,只要幾十塊錢。DIY水平高的可以自己做壹個。這東西的名字叫冰爪,但是在雪山上很少有人真的用四顆牙。在普通的山路上,當路面非常滑的時候,這個簡單的東西就能起到關鍵的作用。個人覺得登山杖不用這個東西也能背。

22、燈箱布。涼席主要用於冬季,防止冰雪天氣帳篷底部和底部凍在壹起。建議在招牌店拉壹點廣告燈箱布代替。有幾種顏色,很便宜,很強,缺點是比例有點大。

23.壹次性桌布。低端餐廳用的膠片型,超市有賣。它便宜、輕便、用途廣泛。

24.芝寶打火機。很多人覺得zippo和戶外有關系。其實在戶外是不行的,比壹次性打火機差遠了。還是放家裏用壹次吧!再拍幾張放在不同的地方。

25.地圖保護。先復印壹份(彩印最好),路上用這張圖做標記。然後從裝修店買壹些玻璃膜,無花透明的,或者從招牌店買壹些轉印膜(其實是玻璃膜),把原圖磨平貼在上面,原圖就變得防水結實了。

26、勞動手套。現在勞保商店有壹種橡膠塗層手套。手套本身是棉線做的,手掌和手指上覆蓋著壹層又厚又軟的橡膠(橡膠大部分是黃色的,部分是白色的)。這種手套做工粗糙,但是防滑和防穿刺性比任何勞動手套都好,戴起來也很舒服。

27.奶糖和巧克力。這兩個東西在用來臨時補充體力的時候效果明顯。壹旦途中因消耗過多、補給不足而感到體力不足,可以吃幾片,十幾分鐘後就會有效果。當然,妳也可以在不覺得體力不足的時候吃。現在有壹家超市叫。奶粉片?我們的乳制品,以片劑的形式,也很好。

很多藥店也可以買到口服葡萄糖顆粒,用水壺混合也是不錯的選擇。當然現在也有特色食品,能量棒等等。沒試過,也不知道怎麽樣。

28、喝水。書上沒說過渴了就不要喝水。不管怎麽喝,人體的需水量是壹定的,即使不渴也有可能浪費掉。

29.不要準備太多食物。事實上,妳根本完成不了。這些東西有多少進入了胃裏發揮了作用?我們玩的是戶外運動,不是組織聚餐,也不是野外生存訓練。我們要去的哪個地方真的是無人區?這些東西妳只能吃壹部分,剩下的要麽送給農民朋友,要麽半路犧牲給土地公公。記住:不要拿背包當棋子?超市?。

30.穿多少衣服睡覺。之前聽到的經驗是,衣服穿多了睡覺會冷,衣服穿少了睡覺會暖。後來發現這根本就是錯的!多穿點衣服肯定更暖和。如果妳的睡袋溫標不夠高,妳最好穿著羊毛衫睡覺。當然,睡袋穿多了會太緊不舒服。

31,美甲。這主要是針對mm的,在艱苦的戶外活動不要留長指甲,會影響工作,而且容易藏汙納垢,也容易受傷。

32、防治腳上的水泡。不要說鞋子合腳。如果在旅途中發現腳底不舒服,局部位置火辣辣的,壹般是起泡的前兆。最好不要心存僥幸,迅速在疼痛的邊緣貼上足夠的紗布和膠帶,改變腳底的受力情況。如果長了水皰,有必要穿刺引流(老人教妳給水皰紮個馬尾辮),但是不要把水皰的皮剪掉,不然第二天走路會疼死的!

33.高錳酸鉀。這東西是萬能的。除了消毒,還是催吐劑。如果妳吃了有毒的東西,融化壹些水,立即嘔吐。另外,很少有人知道它也是壹種非常有效的外用蛇藥,可以快速中和蛇毒(神經毒和血毒都有)。被蛇咬後立即將斷牙捆綁取出,用小刀擴大傷口(不要太深!),然後用高錳酸鉀粉填充傷口(少量就夠了),再繼續其他急救壹段時間。

打包的關鍵是了解設備。

合理分配重量

壹般背包的重量最好集中在臀部,避免重量落在肩膀或背部。而且不管妳走在什麽地形上,盡量讓重物靠近妳的背部,重心保持在妳的肩膀之間。

走在壹條普通的山路上,可以把沈重的物品放在背包頂上,有助於註意力集中在臀部,這是身體可以承受沈重負擔的部位。(如圖1所示)

如果走在崎嶇難行的探險路上,應該采用相反的策略,將較重的物品放在背包主艙中間,這樣重量就分散到肩膀和背部,重心降低,更容易保持平衡。(如圖2所示)

收緊所有壓縮帶,限制背包內裝備滑動,會移動背包重心,容易使人失去平衡。背包外面要盡量少綁東西,不然會影響妳旅行時的平衡。保護好掛在外面的設備,不要讓它們晃動,互相碰撞發出哢嗒聲。如果參加壹個團隊活動,要把重量合理地分配給其他成員,不要讓自己無意中成為壹個包馬,這樣才能保存實力。

女生或者個子比較矮的人,不管走什麽地形,都會習慣性的把重的東西放在背包底部。沒關系。畢竟妳采用什麽樣的包裝風格,最終還是要看妳自己。第壹個條件是妳覺得舒服方便。確保壹些物品放在容易取出的地方,而不是“翻箱倒櫃”。如地圖、指南針、太陽鏡、驅蟲藥、零食、水壺、頭燈或手電筒、雨衣和背包。

背包分解

帳篷:帳篷分為三部分:帳篷、帳篷桿、地釘。這三個部分在購買時是卷在壹起的,但不要原樣放在包裏,因為長帳篷使得包裏剩余的空間變窄,不容易裝滿其他物品,也不容易分散重量,讓背包的重心保持在中間。

建議的方式是把賬本像被子壹樣折疊起來,用平帶紮緊或者用壓縮袋打包,地釘也夾在賬本裏(地釘壹定要有保護套,避免壞賬)。折疊好的賬號建議放在背包頂部,更符合露營順序。在營地裏,往往是先搭好帳篷,再做其他事情,等營地撤離的時候,帳篷裏的東西收拾好了,再疊帳篷。

帳篷桿沿著背包靠近背部的壹側放置(此時應放松背包的隔層,使帳篷桿能插入背包底部)。帳篷桿可以掛在背包兩側,但在叢林中行走時最好放在背包裏,主要是為了更好地保護帳篷桿。

零散物品:零散物品體積不均勻,重量和質地不同,所以填充方法也不同。對於軟性材料(如帽子、手套等。),建議填補大、硬、有形材料之間的空隙。對於堅硬不規則的小件物品(如竈頭),建議放在鍋、飯盒等容器中,這樣不僅節省空間,還能有效保護這些小件物品。可以隨時拿的小件物品要放在二樓(帳篷下面),和食物在同壹層。

水和食物:食物的包裝方式和零散物品類似,位置也在同壹水平線上。至於水,往往是所有物品中的很大壹部分,它的放置直接關系到背包的重心,進而影響整個旅程。但是每個人的承重能力不壹樣,舒適度也不壹樣。把水(壹般是三升)放在背包中間,也就是第三層,讓整個背包的重心在中間以上,這樣會有最好的舒適度(個人體驗)。檢查妳的燃料瓶是否密封,放在食物下面,即使泄漏也不會汙染食物。

衣服和睡袋:每次收拾行李的時候,總是用壓縮袋把睡袋壓縮好,塞進背包的底倉裏。衣服,尤其是冬天出行的衣服,比如抓絨、羽絨服等,壓縮性好,可以裝在壓縮袋裏,放在背包下面,睡袋上面。這樣,衣服所占的空間就可以被上述物品的重量盡可能地壓縮,需要的時候也可以很方便地從底箱中取出。至於應急雨衣,可以放在背包最上面的口袋裏,方便隨時取用。

野外露營必備裝備清單

1.帳篷:可以在北方或者雨水少的地方準備壹個單層帳篷,可以承受2_3個小時以內。雨季應選擇雙層帳篷,壹般能抵擋7_8小時小雨。

2.睡袋:野外露營必備的東西,包括羽絨、晴綸棉、線織。根據天氣選擇。參考文獻(14)中的睡袋類型

3.防潮墊:耐磨層分為單層和雙層,有平面和蛋窩面,還有充氣墊,可以根據妳的要求選擇。

4.竈具:在竈具的選擇上有燃氣竈、汽化爐、酒精爐,在野外禁止用火的地方非常有用。

5.桶壺:壹套專門為登山和野營設計的壺。大中小盆嵌套在壹起,附送小碗、勺子、茶杯。

6.水袋(水壺):戶外活動不可或缺的裝備。畢竟營地離水總是很遠。

7、野營燈、手電筒:夜間出行、夜宿都需要,必不可少,也可以選擇頭燈,很方便。

8。燃料:如果不想把爐子當擺設,記得帶上,還有打火機和防潮火柴。

9、食物:野餐罐頭、面包、方便面、餅幹,必不可少。也可以帶點米飯,羊肉串,燒烤,小吃之類的。

10,刀:開切必不可少。去比較野的地方帶把刀就好,壹般帶把多用的瑞士軍刀。

11.鏟子:可以選擇帶斧頭的兩用鏟子。搭帳篷,平整土地,比徒手快幾百倍。斧頭可以砍倒壹些枯木和樹木。

12.急救醫學:萬壹發生意外,至少可以先處理,不要讓傷害擴大。請參見(14)中的常備藥物列表

13.配件:指南針、地圖、眼鏡、泳衣、驅蚊器、橡皮艇、冰桶、濾水器、望遠鏡、燒烤架等。

14.背包:壹般50_70升足夠露營2_3天。壹定要選擇好的品牌,混熟了,舒服了,時間久了就知道它的好處了。

我猜妳喜歡它

1.戶外運動知識

2.戶外運動知識

3.戶外運動小貼士

4.戶外運動知識3篇

5.戶外運動常識

6.戶外運動器材知識

7.戶外登山知識

8.戶外運動安全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