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橋米線是雲南省滇南特有的漢族小吃,屬於雲南菜。過橋米線起源於蒙自地區。過橋米線湯是用大骨頭、老母雞、雲南宣威火腿經過長時間熬制而成。
過橋米線由四個部分組成:壹、湯汁上覆蓋壹層沸騰的油;二是調料,包括油辣椒、味精、胡椒粉、鹽;三是主料,生的豬裏脊肉片、雞胸肉片、烏魚片,以及用水過熟的豬裏脊肉片、肚頭肉片、水發魷魚片;輔料有豌豆尖、韭菜,還有香菜、蔥絲、草芽絲、姜絲、厚樸片、豆腐皮;第四種是主食,就是用水稍微燙壹下的米粉。鵝油蓋,熱湯,但不蒸。
歷史和文化
過橋米線已經有壹百多年的歷史了。相傳在清代,雲南南部蒙自城外的壹個湖中央有壹個島。壹位學者去島上學習。秀才賢惠勤勞的妻子,經常做他愛吃的米粉,送去給他做晚飯,可是當他出島的時候,米粉已經不熱了。後來無意中送雞湯,秀才小姐發現雞湯像鍋蓋壹樣塗了壹層厚厚的雞油,可以讓湯保溫。如果吃的時候放調料和米粉,會更爽口。
於是她先把肥雞、管骨等清湯煮好,再塗上濃濃的雞油;米粉是家裏做的,很多食材都是在島上切成薄片用燒開的油煮,然後加入米粉,好吃又滑。此法壹傳,人們紛紛效仿,因為到島上要過橋,也為了紀念這位賢妻,後人稱之為“過橋米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