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上整個故宮都是他的家,他想在那裏吃飯就在那裏吃飯。但歷史上明朝皇帝多是把乾清宮當做自己的寢宮,所以主要是在這裏吃飯。也有例外,比如歷史上的嘉靖皇帝,就長期不在紫禁城住,主要住在西苑(現在的中南海壹帶)的玉熙宮,正德皇帝長期生活在豹房。
附帶提壹句,明朝皇帝的吃什麽,可以參照明太祖的禦膳內容,目前僅見洪武十七年(1384)六月這壹則,其早膳為:羊肉炒、煎爛拖虀鵝、豬肉炒黃菜、素熇揷清汁、蒸豬蹄肚、兩熟煎鮮魚、爐煿肉、筭子面、攛雞軟脫湯、香米飯、豆湯、泡茶。午膳則為:胡椒醋鮮蝦、燒鵝、燌羊頭蹄、鵝肉巴子、鹹鼓芥末羊肚盤、蒜醋白血湯、五味蒸雞、元汁羊骨頭、糊辣醋腰子、蒸鮮魚、五味蒸面觔、羊肉水晶角兒、絲鵝粉湯、三鮮湯、菉豆棋子面、椒末羊肉、香米飯、蒜酪、豆湯、泡茶。統計早膳有飯菜十二道,午膳有二十道。至於晚膳內容,則未見於記載。
另外,盡管禦膳的內容雖多,皇帝未必盡皆愛嘗,他們多半有個別其它喜歡吃的菜。據《酌中誌》記載:明熹宗最喜歡吃的,是炙蛤蜊、炒鮮蝦、田雞腿及筍雞脯,而將海參、鰒魚、鯊魚筋、肥雞、豬蹄筋***燴成壹道,他尤其愛吃。另外,熹宗亦愛好鮮蓮子湯,又喜吃鮮西瓜,微加鹽焙。又如雲南的雞蹤菜,每斤值白銀數兩,熹宗酷愛吃,曾經撤賜給奶媽客氏。至於崇禎皇帝,據王譽昌〈崇禎宮詞〉雲:「帝嗜燕窩羹,膳夫煮就羹湯,先呈所司嘗,遞嘗五六人,參酌鹹淡,方進禦。」又雲:崇禎帝與皇後每月持齋十日,頗嫌膳食無味,尚膳監因將生鵝退毛,從尾穴去其腸穢,再將蔬菜塞進,壹煮沸即將菜取出,用酒洗凈,另用麻油烹煮,烹好後呈進,他們這才覺得齋菜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