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執政近半個世紀,從參政議政,自稱皇帝,到病重遷陽宮。執政時期,武則天開放科舉,破例用人;獎勵農桑發展經濟;了解他人並善於履行職責,允許他人接受指導。她主政的半個世紀,社會穩定,經濟發展,頗有貞操遺風。
武則天不僅是壹位盛世君主,也是壹位信佛、支持佛教發展的佛教徒。她在稱帝之初,以奉皇上之命侍奉佛祖為榮;她對當時的僧侶也很有禮貌;她還邀請了壹位僧侶來主持寺廟雕像的建造。在搞好佛教硬件的同時,武則天還組織海內外高僧翻譯佛經,進壹步完善了各教派的佛教經典。
擴展數據:
唐代邵武則天對佛教的貢獻:
第壹,先奉佛。
武則天稱帝後,反對唐力“道先於佛”的先例,明確規定實行“佛先於道”的政策。住了兩年(693),武則天推翻了她先前的建議,命令楊東鑫停止研究《道德經》。
第二,尊重僧侶。
作為壹個盛世皇帝,武則天在位期間向中國著名的高僧進貢。天阪元年(695年),語義網三藏從天竺獲得佛經約400部,共50萬葦,舍利子300件,回到洛陽。武侯親自到東門拜佛經。
第三,建壹座寺廟雕像。
在建殿造像方面,武則天曾將自己的住處提供給殿內安裝佛像,至今仍規範重建明堂,高294尺,東西南北各300尺。在石寶峰身上,火珠取而代之。
鳳凰網——《功夫大師》晉升武則天皇後,最後皈依佛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