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材:生魚壹條1 kg,香菇6朵,木耳6朵,紅棗6顆,蔥3毫克紙,姜少許做法:將生魚洗凈,切成幾段,姜切絲,加入剩下的D料酒和鹽;香菇/木耳事先泡軟條,紅棗去核,全部鋪開,水滾入鍋中蒸5分鐘;魚蒸好後撒上D蔥花,倒上D熱油(書上說D油壹定要燒到冒煙),最後加入左D味道極其鮮。
辣椒油魚片
材料:草魚2.5斤到3.5斤,黃豆芽1斤,姜末,料酒,胡椒粉,雞精,蔥,幹辣椒。
制作方法:①將草魚洗凈,切片,用熱水焯壹下,撈出,用鹽、料酒、澱粉、蛋清煨壹下。(2)豆芽洗凈後,用開水焯壹下,撈出放在盆底,撒上鹽。(3)炒鍋內加入平時三倍的油,油熱後放入蔥、姜、蒜、花椒、紅辣椒用小火翻炒。入味後,將水燒開,放入魚片,5分鐘後,將煮好的魚和全部湯汁倒入盛有豆芽的鍋中。④另起鍋,倒入大量油(以淹沒鍋內所有魚和豆芽為準)。油熱的時候,加點花椒和幹辣椒,小火慢慢煨出香味。⑤花椒顏色變化快時,立即關火,將鍋裏的油和花椒倒入魚缸。
煮幹絲
材料:江蘇特產壹塊、火腿、口蘑片、黑木耳、蝦、豆尖、冬筍、鹽、雞精、高湯。
制作方法:①將方根、火腿、黑木耳、冬筍切成5厘米長的細絲,用清水浸泡使幹絲分離,將幹絲潷出,放入容器中,加入少許鹽,用開水浸泡三次,每半小時左右換壹次開水,然後用清水沖洗幹凈,取出瀝幹。開陽用溫水浸泡,放入小碗中,加酒,放入籠中或隔水蒸至肥。②炒鍋燒熱,放入35g油,撈出蝦仁。在鍋內的高湯中加入幹絲,用大火快速燒開壹兩分鐘,然後加入酒和鹽,小火燉10分鐘,這樣幹絲就會變得肥美,吸收鮮味。出鍋前繼續大火燒開,倒入熟油。將幹絲倒入湯盆中,撒上火腿絲和蝦絲,配湯食用。
蟹黃獅子頭
材料:五花肉、馬蹄、蟹黃、鹽、雞精、胡椒粉、姜、蒜、湯。
制作方法:①五花肉去皮切塊,略切碎,馬蹄剁成粉,蟹黃蒸熟備用。②五花肉加入調料和蛋清。攪拌後加入澱粉和蟹黃。(3)砂鍋加湯燒開,然後把肉做成四個獅子頭,也就是大丸子,鑲上蛋黃,放在鍋裏,小火煨1.5到2小時。
清炒蝦仁
材料:太湖白蝦300克、姜、高湯、鹽、雞精、料酒、胡椒粉、澱粉、蛋清、糖。
制作方法:①將蝦洗凈,去水,用幹凈布包好擠壹會兒,用鹽、雞精、胡椒粉、料酒腌制,用蛋清、料粉、泡打粉上漿。②加入少許鹽、味精、料酒、胡椒粉、高湯、糖、水澱粉調成醬。(3)鍋點燃,註入油。油溫升起來,把蝦仁放進去揉得滑溜溜的,再倒入漏勺控油。(4)原鍋點燃,微炒姜末,勾芡醬汁,出鍋即可。
魚味脆皮茄子
配料:茄子、面粉、泡打粉、生粉、蔥、姜、蒜、雞精、糖、醋。
制作方法:①茄子去皮,改刀成條。(2)面粉、泡打粉、生粉、水、少許色拉油按比例調成酥糊,裹上番茄條。(3)鍋中放油,燒至五成熱,將番茄條放入鍋中炸熟,起鍋擺盤。④另起鍋放少許油,爆香泡椒、姜、蒜,加入少許湯汁,加鹽、雞精、白糖、醋,勾芡,放入蔥花,燒開後淋在番茄條上。
水煮辣豬肉片
原料:豬裏脊肉250克、芹菜、萵筍葉、青蒜、姜、蔥、蒜、豆瓣辣醬、醬油、澱粉、鹽、雞精、花椒粒、幹紅辣椒。
制作方法:①豬裏脊肉切片,用少許醬油和水澱粉糊;2芹菜洗凈切段,青蒜切片斜切成小段,萵筍葉洗凈切段;③蔥、姜、蒜切絲,豆瓣辣醬用刀剁碎;(4)坐鍋,放少許油,油熱後放豆瓣醬,紅油煸炒,放蔥、姜、蒜幾下,加少許水,加少許鹽、雞精,放入蔬菜,斷後取出放入碗中,將打成漿的肉逐個滑入鍋中,待肉變色熟時連同湯壹起放入碗中;⑤鍋洗凈燒熱,將花椒和幹紅辣椒倒入鍋中,翻炒烤至酥脆,然後倒在案板上,碾碎後撒在熟肉片上;⑥坐鍋,倒少量油,燒熱澆在肉片上。
紅辣椒丁蒸魚頭
材料:1塊1000克胖乎乎的魚頭,湖南特色剁椒,味精,紅油,姜,蔥,白蘿蔔片。
制作方法:①將魚頭洗凈,去腮去鱗,從魚唇中間壹分為二。②在魚頭上均勻撒上鹽和味精,腌制5分鐘,然後在魚頭上撒上剁椒。將2至3片生姜和白蘿蔔放在盤子底部,將魚頭放在上面,在魚上放適量的姜絲。③魚頭入鍋蒸15分鐘,然後出鍋,在魚頭上撒上蔥花,倒入熟油,入鍋蒸2到3分鐘,即可上桌。
辣椒炒羊血
材料:鮮羊血豆腐500克,豆腐100克,鹽,蒜,蔥,姜,雞精,料酒,胡椒粉,幹辣椒,高湯。
制作方法:①燒開壹鍋水,倒入切成3cm見方的豆腐和羊血豆腐,加入少量料酒,焯水片刻。(2)鍋置火,倒入食用油,燒熱,放入蒜片、蔥片、姜片翻炒,放入羊血、豆腐,放入味精、鹽、胡椒粉、料酒、高湯,小火煨2至4分鐘,倒入碗中。(3)鍋中加入食用油,燒熱,放入花椒和幹辣椒,翻炒,澆在羊血豆腐上。
泡饃小炒
配料:湯包、羊肉、蔥、姜、蒜、鹽、雞精。
制作方法:①其前半部分制作方法與羊肉小籠包相同。先用羊肉湯把包子煮到七八分熟,再把包子拿出來。(2)鍋去旺火,油燒熱,翻炒,加入鹽、雞精、蔥、姜、蒜,加入湯汁,略煮。出鍋了。
葫蘆頭泡饃(羊肉泡饃)
起源於宋代的“煎白腸”代代相傳。類似羊肉小籠包,都是小籠包,但主要原料不是羊肉,而是肥腸。後來從肉類發展到多種海鮮,如在湯中加入骨頭、雞肉等,使湯汁更加醇厚,品質提高,成為秋冬季節的風味小吃。
原料:豬腸、豬肚、豬骨、豬肉、老母雞、饅頭、醋、鹽。
制作方法:①將腸子洗凈,放入鍋中煮熟,在距離大腸頭部約35厘米處切開,去掉葫蘆頭。(2)炒鍋加水,燒開,放入腸胃,煮幾下,撇去浮沫,中火煮30分鐘左右,蓋上鍋蓋,小火煮4小時左右,再加入精鹽。10分鐘後取出。(3)大腸瀝幹水分,然後將大腸頭和碎腸放入竹篩中晾幹。(4)豬骨洗凈打碎,豬肉切成2.4公斤重的塊。在大鐵鍋中加入清水,燒開,放入骨頭和豬肉,煮約10分鐘,撇去浮沫,湯變白時加入母雞和精鹽,再煮30分鐘,將花椒、八角、桂皮和草果放入幹凈的布袋中,放入鍋中,小火煮3小時,湯稠後放入大瓷盆中。⑤將原汁湯倒入大鐵鍋,加水燒開。吃的時候,把饅頭掰成塊,放在大碗裏,然後把煮好的大腸和煮好的肚子切成3個8分鐘長的斜坡刀片;將煮熟的豬肉切成壹寸半長半厚的兩塊肉;把雞肉切成兩塊,壹英寸半長,四分之壹寬。整齊地排列在碎包子上,用鍋裏的滾燙的湯反復澆3到4次,使碗裏的包子泡在湯裏。加入料酒、調味水、味精、香菜粉、蒜絲,淋上熟豬油,再倒入適量的水煮湯即可食用。
辣椒田螺
蝸牛肉味甘鹹,性寒,有清熱利濕、解毒止痛的功效,並富含鈣。陶然居,重慶名店,最開始是辣椒螺螄。
原料:蝸牛1000g、幹辣椒、郫縣豆瓣、花椒、姜米、蒜泥、醬油、料酒、香醋、精鹽、白糖、雞精、熟芝麻、蔥花。
制作方法:①將田螺洗凈,放入鍋中,加入清水、料酒、香醋,煮開,去頭去殼。(2)炒鍋加油,燒熱,幹辣椒節,炒至焦黃,放入花椒、姜米、蒜、郫縣豆瓣炒香。煸炒田螺,依次加入料酒、香醋、精鹽、白糖、醬油、味精,大火煸炒至田螺熟透入味,起鍋裝盤,撒上熟芝麻和蔥花即可食用。
山城辣子雞
註意用料,主料壹定是現在宰殺煮熟的家養公雞,為了保持鮮嫩肥美,輔料不是四川產的兩根金條辣椒和四川產的毛文大紅袍辣椒,考驗廚師對火候的掌握。
材料:公雞500克、花椒、幹辣椒、熟芝麻、料酒、醬油、姜、蔥花、雞精。
制作方法:①公雞去內臟,洗凈,切成小塊。姜、蔥、幹辣椒切末備用。②將雞肉放入碗中,加入醬油、料酒、味精、鹽、姜片、胡椒粉,拌勻,腌制10至15分鐘。(3)將炒鍋放在火上,將油加熱,然後將幹辣椒炒至棕紅色;放入腌制好的雞塊和胡椒粉翻炒,待雞肉熟脆時放入料酒、醬油、味精和姜絲,轉中火翻炒2分鐘,用漏勺濾掉余油,出鍋,撒上熟芝麻和蔥花,即可食用。
連山回鍋肉
川味家常菜的經典。川味回鍋肉在四川民間也俗稱“回鍋肉”。由於四川各地物產不同,風俗口味不同,這道菜的制作方法也多種多樣,主要表現在食材和調料不同。
材料:五花肉500克,蒜苗適量,青椒、幹辣椒、永川豆豉、炸鍋盔、郫縣豆瓣、醬油、腌姜、醪糟汁、雞精、精鹽、糖、蔥。
制作方法:①將豬肉放入沸水中焯壹下去血水,取出,趁熱抹上醪糟汁和鹽,放入籠中蒸至皮軟,取出晾涼。(2)幹辣椒、蔥、蒜苗切段,姜、青椒切片,脆皮鍋盔切成三角形。(3)炒鍋設大火,將油燒至六成熱,將幹辣椒炒熟取出;將肉片翻炒成“燈窩”,放入醬油、豆瓣、豆豉、白糖,翻炒片刻,放入蒜苗、泡姜、青椒、蔥結、鍋盔,翻炒至香,放入炒好的幹辣椒、雞精,翻炒即可食用。
糖醋炒肉絲
魚香是川菜的主要傳統風味之壹。這種方法起源於四川民間獨特的烹飪魚和調味方法,現在已被廣泛用於川味菜肴。
原料:豬腿300克,水泡厚樸片適量,水泡木耳、泡椒、腌姜、大蔥、蒜泥、澱粉、醬油、香醋、紹酒、精鹽、白糖、高湯。
制作方法:①將豬肉切絲,厚樸切片,木耳切絲,與肉絲壹起放入碗中,加入精鹽、紹酒、濕澱粉拌勻。②將泡椒切碎,與糖、醋、味精、澱粉、高湯調成糖醋汁。(3)將炒鍋放在高火上,將油加熱至六成,將肉絲煸炒,放入泡椒粉、姜、蒜、蔥,爆香,煮出醬汁,翻幾下。
酸菜辣椒水煮魚
材料:草魚1條、酸菜250g、雞蛋2個、豬油、姜片、蒜、蔥花、蔥節、泡椒、料酒、香醋、味精、胡椒粉、豆幹粉、胡椒粉。
制作方法:①將魚頭切開,取下兩片魚,將魚骨切成片,用斜刀切魚。酸菜切片,蛋清和幹細豆粉混合成蛋清豆粉。②魚片加入料酒、鹽、味精、香醋、姜片、蔥段後,與蛋清豆粉拌勻。(3)炒鍋將油加熱至五成熱,放入魚頭、魚骨,直至切斷撈出;鍋中留少許油,放入花椒、酸菜、泡椒、姜片翻炒至香,放入湯料,放入料酒、香醋、鹽、胡椒粉煮出香味,先放入魚頭、魚骨煮幾分鐘,再放入魚片煮2-3分鐘,然後將魚和湯倒入鍋中,撒上姜末、蒜、蔥花。(4)鍋中放少許油,燒至五成熟。將它均勻地倒在姜末、大蒜和蔥花上。
雪菜冬筍
原料:鮮白菜、冬筍、糖、澱粉。
制作方法:冬筍用水切片,取出瀝幹水分備用。鍋燒熱,加少許油,將白菜和冬筍壹起放入鍋內,加壹茶匙糖,1/3杯水,蓋上鍋蓋,大火煨15分鐘,大火翻炒,下油勾芡,起鍋裝盤。
在水中燉和攪拌
最典型的傳統上海菜,以濃油紅醬為主要特色,是魚的傑作。
原料:體重2.5公斤以上的草魚或鯡魚,取其尾部。
配料:澱粉、糖、醬油、蔥、醋、香油。
制作方法:①將魚尾洗凈,沿魚尾側棘剁成扇形,用幹粉糊住備用。(2)熱鍋放油,燒至七成熱,再將魚放入鍋中。過壹會兒,馬上把鍋拿出來。(3)鍋內剩少量殘油。依次加入蔥、醬油、糖和半杯水,燒開,放入魚,蓋上鍋蓋,小火燉15分鐘,揭開鍋蓋,大火收汁。勾芡後出鍋。在鍋裏剩下的湯裏加壹勺醋和少量洋蔥,澆在魚上。
用醬油煮的肉
另壹款濃油紅醬的代表作很受歡迎。巷子裏飄著濃濃的醬肉味,是上海弄堂生活的典型寫照。
原料:上好的五花肉。
食材:蔥、姜、料酒、紅米面。
制作方法:①將五花肉洗凈,切成6.6厘米見方的長方形。鍋裏放水,用涼水把肉放鍋裏。建議將肉浸入水中。(2)加入蔥、姜、料酒,壹起煮沸,撇去鍋內浮沫。將紅米粉和料酒混合,加入湯汁,加兩勺糖。再次煮沸後,關火,小火燉4小時。把鍋拿出來直接放在盤子裏。
紅色豆腐塊
繼續保持濃郁淳樸的口感,是上海家常菜中豆制品的代表。配料:香菇、瘦肉、絲豆腐。
配料:澱粉、醬油、糖、豆瓣醬、鹽、雞精、蔥花。
制作方法:①香菇切片,瘦肉切絲,豆腐切塊備用。(2)醬油、豆瓣醬、糖壹起煮開。放入豆腐,加入1/3杯水,燒開後用勺子來回推滑豆腐,但要倒壹點油,不要加水。撒上蔥花,稍微翻壹下。把鍋拿出來放在盤子裏。
黃瓜漏蝦
原料:鮮蝦、黃瓜、澱粉、糖、鹽、料酒、雞精、蔥花、醋。
制作方法:將蝦洗凈,剪掉須。鍋燒熱,加壹點油,把黃瓜和蝦放入鍋裏壹起上油,壹會兒就可以出鍋了。將料酒、鹽、雞精、糖、蔥花混合,滴3滴醋,加入1/3杯水,燒開。將抹油的黃瓜和蝦放入鍋中翻炒。薄皮,倒油,出鍋。整個制作過程需要註意時間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