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州有什麽好吃的特產可以送人嗎?
荊州自然資源豐富,地下礦藏豐富,地上土特產數不勝數,尤其是山核桃、四季豆、高山蔬菜,世界聞名,居雞西之首,被稱為“荊州三寶”。1,荊州糖醋蒜是壹種沒有花瓣的野生蒜。後來被菜農引進,成為荊州特產。用其腌制的糖醋蒜光滑圓潤,乳白色光亮,酸甜爽脆,是開胃健胃的美味。還能預防腸道感染和皮膚病。2.江陵無鉛皮蛋,生產皮蛋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宣彤元年(公元1909),草市秋湖程丹村的皮蛋聞名省內外。無鉛皮蛋色、香、味俱佳,優於傳統方法加工的鉛皮蛋。在26℃恒溫80天以上和37℃恒溫50天以上後,該產品未發現變質。1984年初,第壹批無鉛皮蛋銷往香港。經香港蛋品企業有限公司送香港衛生當局檢驗,含鉛量僅為0.01%,遠低於國際標準(6%),被認為“品質非常好,嚼後鮮美清香,喉間甜爽,是上乘之品”。3.枇杷枇杷為多年生常綠喬木,第壹個秋季開花結果,第二年5月成熟。果實球形,金黃色,味甜,微酸。每個果實有壹到三個核,葉和果實可以用作中藥。是江陵的特產之壹。1986被定為江陵的市樹,許多人家的前後院都種有枇杷,故有“枇杷之鄉”之稱。4.魚餅和魚丸魚餅和魚丸是荊州地區特有的風味。他們因吃魚而不吃魚而受到稱贊。魚含肉,肉腥香嫩,入口即化。傳說魚糕的制作起源於楚國,在楚國的都城濟南市有壹家酒店,專做各種魚菜和酒。壹個夏天,店主買了更多的魚,但那天生意清淡,晚上還有很多魚。眼看魚就要爛了,店主急中生智,幹脆把魚刺全部去掉,把魚剁成塊,加些雞蛋,加點豆粉,倒點白酒去腥,然後做個餅,放在蒸籠裏蒸。第二天,魚糕切成塊,放在碗裏蒸,澆上調料,擺在桌上賣。結果大受歡迎。後來魚餅越做越精致。人們用魚和肥肉做蛋糕,然後用豬肉和山藥做肉丸。肉丸底部放魚餅,最後是肚片和腰片,熟炸,菜碗很多,俗稱“雜肉丸”。代代相傳的“荊州魚糕”就是用白魚做的。晶瑩潔白,鮮香四溢,有壹股楚味。後人還用紅魚炸魚丸,用雞、豬腰、豬肚燜菜,成為荊州名宴。盛宴之上,白色的魚餅和紅色的魚丸相得益彰,格外醒目,刺激人的食欲。如果妳能品嘗壹次荊州魚糕和魚丸,妳將終生難忘。5.荊州刺繡早在春秋戰國時期,荊州的刺繡水平就達到了很高的水平。馬山壹號戰國楚墓出土的絲織品被譽為“絲綢寶庫”,是中國乃至全世界最早、最完整的刺繡工藝品。秦漢以後,繼承了楚國刺繡的傳統,針法發展為直針、散針、辮針,色線交融、鑲嵌更加成熟。養蠶業在唐代得到發展,出現了大規模的刺繡業,成為中國古代刺繡的三大中心之壹。明清時期,出於朝臣、宗教和戲曲的需要,荊州和漢口被列為湖北省兩大刺繡基地。到了現代,還是屬於漢繡的中心區域。繡局、繡店聯系民間漢繡藝人加工,大型廳堂色彩最具特色,有“百單八將”、“郭子儀祝壽”、“神仙祝壽”等主題。中等大小的刺繡品包括汽車窗簾、桌巾、椅墊和鼓狀包裹的頂篷。主題為“八仙過海”、“登高三級”、“麒麟送子”。小刺繡多為服飾,有龍鳳鴛鴦花卉等圖案,色彩鮮艷,栩栩如生。現代漢繡局集中在荊州古城汴河橋壹帶。6.荊州漆器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的楚國。荊州楚墓出土的許多木制漆器,大多造型獨特,雕刻精細,彩繪精美,形成了典型的楚文化風格。埋在地下2300多年,依然色彩斑斕,閃閃發光。荊州漆器代代相傳,工藝水平不斷提高。元末生產的金漆壺、桶,就是現在的褪胎漆器的前身。明代制作的漆器盒是中國著名的工藝品。清末生產的《燕軍十殿》、《八仙過海》、《鬧天宮》等神話題材木雕漆器成套,遠銷南洋群島、美國、日本、印度等國。“金漆壺”1911年參加廣州世博會。建國後,荊州漆器繼承歷代傳統工藝,制作仿古漆器,使古代傳統漆器工藝大放異彩。仿古漆器采用古墓出土的古楠木,經啞光漆(水磨漆)處理。制作工藝活潑精致,造型輕盈美觀。顏色主要有三種:彩繪、貼金、鑲嵌。特別是模仿出土楚文物制作的漆器,如虎鳥、虎鳥鼓、臥鹿、鴛鴦豆、耳杯、奩等。,集精致裝飾、耐用、增值於壹體。7.朱菊朱菊是壹種橙子。因其皮呈紅色,故名朱菊。它的味道是甜的,它有核,它的果實是飽滿的,它不大。是江陵的特產之壹。8.江陵漆器江陵漆器技術非常發達。江陵縣工藝美術廠根據楚墓出土的漆器仿制了龍鳳掛鼓、虎坐鳥、臥鹿、鴛鴦豆、奔馬。這些漆器古色古香,栩栩如生,具有濃郁的楚文化特色。9.洪湖羽毛扇和紙折扇洪湖縣用五顏六色的野生鳥類羽毛制作扇子,是壹種傳統工藝品。彩扇、掌扇、桃扇、寬扇、鋪扇、園扇、雕發扇等十余種。它柔軟、輕盈、美觀、實用。洪湖紙折扇攜帶方便,典雅大方,有檳榔、虎皮、雕漆等20多個品種。範或題詞,或印刷山水畫和花卉等。,既有實用價值,又有欣賞價值。10,千塊紅燒肉這道菜以肥瘦相間的五花肉為原料,經熟炸、焦黃、切片、入碗蒸制而成。因肉片薄如紙,形狀如梭,片數多,故名千片紅燒肉,又稱梳肉。相傳這道菜是唐朝宰相段文昌回江陵老家時,在傳統制作雞冠肉方法的基礎上改良而成,帶回長安供朋友品嘗。從此,這道菜聲名遠揚,四面八方。11.條紋鰻原名“竹鰻”,因俗名而得名“條紋鰻”。這道菜以新鮮的黃鱔為原料。宰殺去骨,切成6厘米長、2厘米寬的條狀,糊好大小,用麻炒至皮脆,再淋上糖醋黃汁坐桌。此菜色澤金黃,酸甜適中,清脆可口,開胃健脾,是江陵傳統名菜之壹。12、龍鳳配先將雞冠殺凈,去內臟,洗凈,放入沸水中煮至七成熟,下鍋入味,入油鍋炸至表皮酥脆,切塊,擺成鳳凰形狀放在盤中。另外,黃鱔宰殺,去骨,切條,抹上豬肉泥,姜沫,澱粉。以黃鱔和關鋒雞為原料,制作江陵傳統地方菜肴。它選材嚴格,制作精細。在油鍋裏炸至酥脆,放在盤子裏成龍形,配壹盤汁即可食用。這道菜金黃油亮,造型生動,外酥裏嫩,酸甜可口。相傳為劉備從東吳回荊州時諸葛亮所制,故名龍鳳佩。13、冬瓜甲魚裙湯冬瓜甲魚裙湯是用嫩冬瓜燉甲魚(又名甲魚、石斑魚、腳魚)的裙邊制成的壹種湯。其制作方法精巧,選料考究。將肥裙甲魚宰殺,脫裙切塊,大火煸炒,加入雞湯和調料,再放入嫩冬瓜塊中燉至甲魚裙溶化。這道菜有滋陰補腎、清熱消炎的功效。這是壹種藥膳,早在1000多年前的宋代就在江陵流行。據《江陵縣誌》記載,張到探親時,問:“江陵見了什麽?”張答道:“冬瓜燉甲魚湯。”就是這道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