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是人類的朋友,是生態環境中不可或缺的動物。蛇有很多種。世界上大約有3000種,毒蛇約占1/6。中國有160多種蛇,其中47種是毒蛇。通過對蛇類知識的學習,讓孩子們了解毒蛇的形態結構、生活習性、毒蛇與非毒蛇的區別,以及蛇在生態環境中的作用,從而喚起人們的環保意識。
壹、蛇的形態結構
蛇走路的方式各種各樣,或走直線或曲折,這是由蛇的結構決定的。這條蛇分為三部分:身體、軀幹和尾巴。頸部在頭部和軀幹之間,界限不明顯。軀幹和尾巴以肛門為界。蛇沒有四肢,全身長滿鱗片,有保護皮膚的作用。蛇分為毒蛇和非毒蛇。無毒蛇的頭部壹般呈圓錐形,前端細,後端粗。有毒蛇是三角形的;蛇的軀幹很長,呈圓柱形;蛇的尾巴是肛門後面的部分。
蛇的內部結構分為十個部分:皮膚系統、骨骼系統、肌肉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生殖系統、神經系統、感覺器官和染色體。
蛇沒有腳怎麽爬?事實上,蛇不僅會爬,而且爬得相當快。
蛇之所以能爬行,是因為它有壹種特殊的運動方式:壹種是彎曲運動,所有的蛇都能以這種方式向前爬行。爬行時,蛇在地面上水平彎曲,使彎曲的背部在粗糙的地面上發力,蛇被地面的反作用力向前推。如果將蛇放在光滑的玻璃板上,它將無法以這種方式爬行。當然,沒有必要擔心蛇,因為自然界中沒有像玻璃壹樣光滑的地面。二是履帶式運動。蛇沒有胸骨,肋骨可以前後自由活動,肋骨和腹鱗之間有肋肌相連。當肋肌收縮時,肋骨前移,帶動寬腹鱗依次立起,即微微傾斜。傾斜的腹鱗就像踩在地上壹樣,但此時只有腹鱗在動,蛇身不動。然後肋肌放松,腹鱗後緣在粗糙的地面上發力,靠反作用力推動蛇身向前。這個動作的效果是讓蛇的身體筆直向前爬行,就像坦克壹樣。第三種方式是伸縮運動。蛇身前部擡起,盡量向前伸展。當它接觸到被支撐的物體時,蛇的背部會向前收縮,然後蛇身的前部擡起向前伸展得到支撐,背部又會向前收縮,這樣蛇就可以不斷向前爬行。在地面緩慢爬行的蛇,如鉛色的水蛇,受到幹擾時會迅速不斷地伸縮,加快爬行速度,給人跳躍的感覺。
二、蛇的生活習性
蛇屬於爬行動物和蛇類,是真正的陸生脊椎動物。有毒蛇,但只要妳註意,並沒有那麽危險。蛇主要吃老鼠(青蛙、鳥等。).蛇長得醜,形狀顏色奇特,渾身長滿鱗片,頭頸高,尾巴擺動,行進快,求偶遊泳,真的很難討喜。蛇喜歡生活在陰涼、潮濕、人跡罕至、雜草叢生、樹木茂盛、木質樹洞或成堆的巖石、柴堆、幹草堆、古山脊,以及餌料豐富的地方。這些是它們生活、出沒和繁衍的地方,有些蛇生活在水中。
它們喜歡生活在墓洞裏,入口處可以看到厚厚的顆粒狀糞便,這樣我們就可以知道洞裏有沒有蛇。蛇有冬眠的習慣。當他們冬天在洞穴裏睡覺時,他們會睡上幾個月。他們不吃不喝,壹動不動。春暖花開的時候,蛇醒了,開始出去覓食,脫去了原來的外衣。從蛇蛻的皮毛的直徑和長度可以測量出蛇的重量甚至名字。蛇蛻皮後不久,活動量和覓食量增加,身體狀況逐漸恢復。隨著氣溫逐漸升高,4月下旬至5月中旬進入發情期。尋找配偶時,雌雄蛇的鳴叫聲清脆明亮,“噠噠噠”像是撞在石頭上。
蛇的產卵期壹般在4月下旬至6月中旬,因物種而異。產下的蛇卵壹般會粘結成壹個大的卵塊,卵塊中的卵數從8到15不等。蛇經常處於饑餓或半饑餓狀態。壹般以“守株待兔”的方式捕食,但有時也會主動出擊。筆者曾目睹壹條青竹蛇在河邊追逐壹只青蛙。青蛙跳進河裏,蛇也跳進河裏,就像兩個潛水員壹前壹後。我也見過蛇捕食鳥蛋。它悄悄地爬上靠近屋檐的墻,遊到燕子的窩邊,不停地伸出舌頭,嚇跑了親鳥。當蛇發現它的卵時,它先攻擊並纏住卵,然後在安全的時候張開嘴吞下卵。不要以為它的嘴小。其實它能吞下比腦袋大8-10倍的食物。在吃了足夠多的食物後,蛇感覺很累,進入休息狀態,這個時候很容易被抓住。至於蛇餵食的次數,因蛇的品種和大小而異。壹般夏季覓食活動高峰期,尤其是產卵繁殖期,壹天壹次或隔天壹次。如果蛇稍微大壹點,因為覓食能力大,壹般3天到壹周吃壹次。蛇也喜歡曬太陽,時間壹般在早上10-12左右。日光浴時,人們壹般躺在地上的草地上或裹著或趴在樹幹上,有的半裸在洞外,蜷縮在石堆外,姿勢五花八門。蛇的活動規律多在白天,晚上出來,因物種而異。
第三,毒蛇和非毒蛇有區別。
如何區分毒蛇和非毒蛇?普通人僅憑頭部是不是三角形或者尾巴是粗是短或者顏色是否鮮艷來區分是不夠全面的。雖然毒蛇的頭部明顯是三角形的,但也有壹些毒蛇的頭部不是三角形的;無毒蛇中的偽毒蛇,頭部呈三角形。蝮蛇、蝮蛇、眼鏡蛇的尾巴確實粗,但是焊頭的尾巴細長;很多顏色鮮艷的蛇,比如玉斑蛇、紅鏈蛇,都不是毒蛇,而蝮蛇的顏色像泥巴或者狗屎,很不好看,但是很毒。所以毒蛇和非毒蛇的區別主要基於以下幾點:
1,毒腺有毒腺的毒蛇,沒有毒腺的毒蛇。毒腺是由唾液腺進化而來的。位於頭部兩側,眼睛後方,被封閉在頜部肌肉中,能分泌毒液。當毒蛇咬東西時,毒腺周圍的肌肉收縮,毒液通過毒液管和尖牙的管或槽註入被咬的體內,使其中毒。沒有毒蛇有這個功能。
2.毒液管是輸送毒液的管道,連接在毒腺和毒牙之間。只有毒蛇才有毒管。
3.毒蛇有毒牙,位於上頜骨無毒牙的前面或後面,比無毒牙長且大。
那麽,哪些非毒蛇容易和毒蛇混淆呢?
幾種非毒蛇,常被誤認為是毒蛇,因其外表特殊,有亮點,性情兇猛,常被壹些當地人視為毒蛇。其實這種蛇咬人的時候對人體是無害的。如虎斑蛇(又名雉雞-博子蛇)、紅鏈蛇(又名火紅鏈)。
無毒的黃鏈蛇(也叫黃赤鏈),其外表或色斑易與毒蛇混淆,因背部有黑黃色條紋,常被誤認為金環蛇;黑背的Lycodon ruhstrati,因為蛇背上有黑白條紋,也容易被誤認為是銀環蛇;頸緣蛇(也叫偽蝰蛇)體厚尾短,背部褐色,有兩排厚厚的深褐色斑塊,頭部略呈三角形,外形與蝰蛇或蝰蛇非常相似;青蛇(也叫青竹標)因為全身都是綠的,所以經常和竹葉青混淆。
第四,蛇在生態環境中的作用
我們知道,野生動物在維護自然生態環境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野生動物物種都是生態系統中的重要環節,它們通過食物鏈相互依存、相互制約。壹旦食物鏈中的壹個環節出了問題,整個生態系統的平衡就會受到嚴重影響。草-螞蚱-蛙(鼠)-蛇-鷹是食物鏈的壹種。如果人類在野外無節制地獵蛇,蛇會越來越少,導致森林、草原、農田裏的嚙齒動物越來越猖獗。鼠害、蟲害給農林牧業造成的損失不可估量,生態環境將受到嚴重破壞。
結論:蛇是我們的朋友。我們應該保護蛇,尤其是壹些稀有的蛇,不要大量捕殺它們,否則會破壞生態平衡。作為祖國的未來,我們有責任站出來維護生態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