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讀《地球上的味道》有感:1000字

讀《地球上的味道》有感:1000字

最近看了汪曾祺先生的《世界的味道》。壹開始,以寫批註為目的的閱讀,並沒有太多“味道”。但是,前幾天得了腸胃炎,過著“禁食”的生活,突然體會到了書中的味道。

《人間美味》寫了很多家常菜和地方風味,無論蘿蔔、豆腐、土豆、火腿、臘肉還是東坡肉,都很普通,似乎都不是人間美味。不知道是喝了幾天米粥,吃了幾天米

讀《地球上的味道》有感:1000字

讀《地球上的味道》有感:1000字

最近看了汪曾祺先生的《世界的味道》。壹開始,以寫批註為目的的閱讀,並沒有太多“味道”。但是,前幾天得了腸胃炎,過著“禁食”的生活,突然體會到了書中的味道。

《人間美味》寫了很多家常菜和地方風味,無論蘿蔔、豆腐、土豆、火腿、臘肉還是東坡肉,都很普通,似乎都不是人間美味。不知道是喝了幾天米粥,吃了幾天米

讀《地球上的味道》有感:1000字

讀《地球上的味道》有感:1000字

最近看了汪曾祺先生的《世界的味道》。壹開始,以寫批註為目的的閱讀,並沒有太多“味道”。但是,前幾天得了腸胃炎,過著“禁食”的生活,突然體會到了書中的味道。

《人間美味》寫了很多家常菜和地方風味,無論蘿蔔、豆腐、土豆、火腿、臘肉還是東坡肉,都很普通,似乎都不是人間美味。不知道是喝了幾天米粥,吃了幾天米飯,米粥裏壹說米飯它就翻了胃,還是王師傅的文章是用魔杖寫的,卻讓我流口水。

這也讓我想起清代袁枚的帶園菜單。無論是《雜菜》中的豆芽、菠菜、豆腐皮,還是《小菜單》中的生菜、酸菜、醬王瓜,都不是什麽美味,而是壹道家常菜,讓人垂涎三尺,成為很多人模仿的“菜譜”。

這兩本古今中外的書,只寫家常故事,卻引人入勝。為什麽我平時吃同樣的食物,卻完全感受不到食物的美味?現在餓了幾天,突然深有感觸?可能是因為心的不同吧。

平時心裏有別的事,吃的時候不能細細品味,吃的山珍海味無味;這幾天餓了很久,心也平靜下來了。吃的時候能細細品味,連米粥都能品出來。用壹種“靜心”去品味這個世界的味道,這也是這本書“味道”的來源。

“逢大事必有從容”,這是曾任同治、光緒皇帝的著名政治家、書法藝術家翁同龢說的。擁有“禪定”和“靜”的人,不僅可以品嘗到人間的美味,還可以用壹顆平靜的心去面對人間的壹切困難。如果韓信沒有“打坐”,又怎麽能忍受雙腿的屈辱,留在最後壹站?怎麽可能淹沒龍且的30萬大軍?怎麽可能為漢朝打下半壁江山?正是有了這種“禪定”,他才能“死而後生”,達到“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麋鹿行於左而不眨”,永垂不朽。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要有壹顆“禪心”,遇事冷靜,沈著冷靜,以平常心看待世間萬物,以壹顆“禪心”品味世界。

佛說“相由心生”,各種滋味也是由心生。

這是蘇文俊在晚自習上完成的作文。作為壹種讀後感,文君的文章不同於壹般學生“閱讀體驗——介紹作者——總結作品——聯系實際”的結構。從腸胃炎回顧自己的讀書經歷,他從作品中得到的啟示是縱向的。他從汪曾祺的《人間滋味》到袁枚的《隨園菜單》橫向比較了自己作品的異同後,得出“以壹種禪定來品味人間滋味”的結論,然後引用翁同龢的名句和韓信的案例來證明自己的觀點。

文君在學習上是壹個獨立勤奮的男孩。體現在寫作上,他也是壹個尊重自己內心,敢於表達自己觀點的作者。他也是壹個有閱讀有積累的學生。記得上學期我在講《周亞夫軍細柳》的時候,讓同學們壹背完課文就試著背全文。結果,文君背誦了每壹個字。壹問才知道,他是背了課文才學會的。如果文君能壹直保持和發揚這種精神,我相信他在未來會走得更遠更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