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陸豐鹹茶香甜醇厚,既有茶的清香和薄荷的甘甜,又有鍋巴炒飯、脆皮花生、芝麻的風味。所以有健脾和胃,延年益壽的功效。吃鹹茶的習俗已經代代相傳很久了。清代汝敦儒在《閱顏詩》中寫道:“江光間有壹種碎茶,是羌族鹽炒茶的遺品,有古意。”清道光年間,海豐舉人黃也寫過壹首詩:“海豐時,尚鹹茶,牙碗齊來。人情的厚度在哪裏,看她有多少芝麻。”寫出清代海陸豐吃鹹茶的盛況和人間的世俗模式。
今天,這個古老的習俗在汕尾人身上延續著。除了平時在家吃鹹茶代替早餐和午餐外,結婚、生日約會、新居、外地歸來、病愈、脫困,都必須邀請鄰居、親戚、朋友、同事在家中舉辦“鹹茶宴”。如果男的和女的訂婚了,要請“定情茶”,女的要請回“定情茶”。離院答謝吊唁的,要請“送茶”。同時也是溝通鄰裏同事感情的壹種溝通手段。所以民謠有雲:“海豐女意鹹茶,牙聒噪。他們這裏尊老愛幼,不是炒米。”
改革開放以來,越來越多的女性進入社會。每當到了喝茶的時間,他們總是湊合著解決自己的茶癮,就像課間做操壹樣,為了“消除疲勞,振奮精神”,然後去上班。
在婚喪嫁娶中,也流行“泡茶”(油麻茶、炒米茶或菜茶,屬於群體茶文化活動)。
每家新房失火,婚姻結束,孩子出生,人遠行歸來,過節,治病,避險,避災,甚至現代冤屈平反,兒孫考上大學。有人發表文章說“事白千萬不要以鹹茶邀人。”不對!其實白事鹹茶更多:女人服喪要吃鹹茶,死者前七日(星期日)、後七日(星期日)、後七日(星期日)吃鹹茶,上墳後吃“慈山茶”,百日每十夜吃“丁酉茶”,紀念日吃“過年”。為什麽認為「千萬不要請有鹹茶的人」?
總之,茶在汕尾人心目中占有壹定的地位,把它作為上品禮品,男女訂婚要送茶;新娘過門三朝會送茶;改革開放以來,人們去港澳探親都要送茶葉,等等。
作為茶道的主體,陳先生說:“鹹茶在海陸豐府老區長期流行並發展成為壹種特色文化,女性功不可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