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什麽是家譜?家譜的起源和發展

什麽是家譜?家譜的起源和發展

族譜又叫譜、家騎、譜等。它是壹種特殊的圖書體裁,以家譜的形式記錄壹個家族世系的繁衍和重要人物的事跡。家譜是中國特有的文化遺產。在歷史民族大融合中,各個民族開始出現家譜。家譜也是中華民族的三大文獻之壹(國史、地理、家譜)。

追溯到最早壹代的族譜,就是口述族譜。資料顯示,家譜最初的功能是區分親友、團結族群、優化生育,被稱為“親親”。從此,任何事物都離不開它的“分”和“聚”這兩個基本功能,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不同的社會制度有著不同的具體內涵和功能。它的發展也是基於歷史朝代的政治制度。現在跟隨邊肖學習家譜的起源。

家譜的發展及其功能的演變大致可以分為周代、漢代、魏晉南北朝、隋唐和五代以後。

周代

周朝的宗法分封制受到春秋戰國戰爭的影響,特別是秦王橫掃六合後,宗族組織由盛轉衰,由破壞到重建,到東漢代之以宗室、宗族。

周代方是壹種宗法封建制度。原來“宗族”只是壹個有血緣關系的群體,沒有上下級之分。但當它進入階級社會後,就出現了“氏族”,即在親屬中,以壹人為主,主人享有榮譽和特權,死後由氏族繼承。這樣,族譜“不要親昵,要明確制度”的功能就滲透到了隸屬關系的階級鬥爭中,其功能也是為宗法封建政治服務的內容。

“辨趙穆者,帝在《世書》中,皆有自己親友,故須辨雲何。”可見《世本》等周朝族譜屬於以周為首的周氏,其明確的世系是周氏宗室的皇族世系;區分親密和距離,是尊重和自卑的親密。所以周朝的族譜完全是為了宣揚宗法,鞏固周朝的統治。

漢朝

漢代基本上是宗族地主占主導地位,“封官以德,封貴族以立功”,君主制度和宗法制度開始分離。因此,漢代譜牒的功能是為宗族的恢復和重建、宗族統治的形成和鞏固服務的。

魏晉南北朝隋唐

魏晉南北朝時期實行士族政治,李瑋九品中正。“上品無貧,下品無權。”選官與選民,婚與婚,士與庶人之分,尊卑嚴明,“選官必以書形式;家族婚姻必須以族譜為基礎,所以維護門閥制度的族譜特別興盛。

此時,族譜成為政府選舉、仕途和家族婚姻的基礎,也成為士族政治服務的工具。正因為家譜對人們的社會地位、發展前景、社會層次有著如此重要的作用,所以造假現象也很猖獗,這也是利益驅動的結果。

五代之後

由於北方戰亂頻繁,中原地區大量人口南遷,經濟中心南移,特別是宋明清時期商品貨幣經濟的發展,城市商業的繁榮和商幫的出現,促進了社會權力的進壹步分散和貴族宗族向平民宗族的發展。五代以後,譜牒失去了以往的政治功能,也由官方修纂改為民間修纂,內容更加廣泛豐富,功能也由政治功能向社會功能發展。

具體來說,私人族譜通過對原姓、遷徙起源、世系起源的展示,起到了追根溯源、團結宗族、維護和壯大宗族的作用。特別是在明清時期,家譜的作用已經上升為規範民族行為準則的約束力,其姓氏文化也得到了大力發展,為現在的歷史學家研究歷史提供了大量的民間史料。

總之,家譜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在漫長的歷史中,形成了具有獨特內涵和民族情懷的族譜文化。成為歷史學家探索真實歷史的考證材料,其文化價值毋庸置疑。它的產生和發展與氏族、宗族、家族等社會群體有關。它的功能隨著社會結構和社會制度的變化而變化,從社會功能到政治功能再回到社會功能。自有文字族譜以來,總的發展趨勢是從貴族到士紳再到平民,維護和團結的人群越來越廣。它從家族史的角度解釋、反映和印證了中華民族的歷史進程,對今天弘揚民族文化、熱愛祖國、增強民族凝聚力,以及研究社會學、人口學、民族學、歷史學等學科都有很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