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形態學姜(呂《春秋》)
多年生草本,高40 ~ 100厘米。根莖肉質,扁圓形,有分枝,氣味芳香辛辣。葉互生,2排,無梗,具長鞘,握莖;葉片線狀披針形,長15 ~ 20厘米,寬2厘米,先端漸尖,基部窄,光滑無毛;葉舌長1 ~ 3毫米,膜質。花莖從根莖中提取,長約20厘米;穗狀花序呈橢圓形,密集,長約5厘米,寬2.5厘米;苞片卵圓形,長約2.5厘米,頂端有硬尖,綠白色,後邊緣黃色;萼筒狀,長約65438±0厘米,具3個短齒;花冠黃綠色,筒部長約2厘米,裂片3,披針形,長度稍等,唇瓣長圓形倒卵形,短於花冠裂片,略帶紫色,具黃白色斑點;略帶紫色的雄蕊,等長於唇;子房無毛,3室,花柱單生,被花藥藏著。蒴果3瓣裂,種子黑色。花期7-8月(栽培植物很少開花)。結果期為65438+次年2月至65438+10月。
全國大部分地區都有栽培。
這種植物的幹燥根莖(幹姜),軟木(姜皮)和葉(姜葉)也可入藥,每種都有詳細的文章。
夏季采挖,去莖、葉、須根,洗土。
藥材新鮮根莖扁平不規則,有樹枝狀分枝。每根柱子頂端有莖痕或芽,表面黃白色或灰白色,有光澤,淺棕色。脆,碎後有汁液滲出;斷面淡黃色,有明顯的環紋,中間有輕微的棱紋。氣香特別,有辣味。最好是又大又豐滿又嫩的。
全國大部分地區都有生產,主要在四川、廣東、山東、陜西等地。
生姜加工:去除雜質,洗凈泥土,必要時切片。鮮姜粉:取鮮姜,洗凈,搗碎,榨汁,靜置,分離沈澱粉末,曬幹或低溫幹燥。煨姜:取幹凈的生姜,用六七層紙包好,放入水中浸泡,用火灰煨至紙呈棕色,用於除紙。
性味辛溫。
(1)別錄:“辛,微溫。”
②千金史鷙:“無毒。”
③醫學起源:“性溫,味甘。”
④《醫林簡編》:“燉姜硬而熱。”
⑤《本草返老還童》:“燉姜味辛,性溫,無毒。”
經絡入肺、胃、脾。
①《雷公炮制品藥性說明》:“入肺、心、脾、胃四經。”
(2)《本草綱目》:“入脾、肺、腸、胃經。”
③本草經典釋義:“入膽、肝、肺經。”
功能:主治發表,散寒,止嘔,開痰。治寒、吐、痰、喘、滿、瀉;解決半夏、天南星、魚、蟹、禽、獸的肉毒中毒。
(1)經典:“除臭接神。”
②別錄:“主傷寒頭痛鼻塞,咳嗽逆氣。”
③陶弘景:“歸五臟,化痰降氣,止嘔,除風濕寒熱。”
④藥性理論:“主痰水氣滿,下氣盡;治咳嗽,治時令病,止嘔不食。生半夏控制心下急性疼痛;中熱不能吃,就用果汁和蜂蜜送服。”她還煎了汁和杏仁,壹切都是固體的,心也分開了,忽冷忽熱。
⑤《千金史鷙》:“瀉汗,去膈上之惡臭。”
⑥食療本草:“除實熱,治筋轉心滿。”“止叛逆,解悶,刺激食欲。”
⑦本草補:“果汁解毒,破血和中,散寒化痰,開胃。”
⑧珍珠膠囊:“益脾胃散寒。”
⑨《醫學源流》:“溫中祛濕。制厚樸半夏毒。”
⑩《每日本草》:“治傷寒、感冒、頭痛、九竅者不宜。”入肺刺激食欲,除腹寒,除腥臭。"消除細菌和蘑菇的毒素. "
⑾《綱要》:“生用發散,熟用適度,解除野鳥中毒引起的咽喉麻痹;泡汁時眼睛紅紅的;”把汁和明膠煮開,貼風濕。"
⑿《本草從新》:“姜汁,祛痰,治噎惡心,搶救猝死,治狐臭,應用凍耳。煨姜止嘔。”
[13]《會醫鏡》:“煨姜,治胃寒,瀉下吞酸。”
[14]《現代實用中醫》:“治腸絞痛有效。”
內服用法用量:煎服,1 ~ 3元;或者搗碎果汁。外用:搗、擦患處或煎、熨。
應忌陰虛內熱。
(1)《綱要》:“長期吃姜會積熱,影響眼睛。患痔瘡的人多吃多喝,頭發變得很快。吃多了癰的人,肉會壞的。”
②《本草經疏》:“長期服用會傷陰傷目,陰虛內熱,陰虛咳嗽嘔吐,表虛熱汗,自汗盜汗,臟毒血,熱惡心,腹痛劇烈,故忌用韭菜。”
③生活情趣飲食譜:“陰虛內熱,目赤咽痛,血證酸痛,上吐下瀉火,暑證,熱哮,病後胎脹,痤瘡。”
治風寒的方子壹:生姜五片,紫蘇壹兩片。用水煎服。(《本草言》)
②治嘔吐,百藥不壞:生姜壹兩片,切成綠豆大,拌醋糖漿,銀器煎,空腹隨我煮。(《醫生的心鏡》)
(3)患者胸腔內似上氣不接下氣,似吐又不吐,似怒又無奈:半夏半升,姜汁壹升。前兩味取三升水,水煮半夏取兩升,水煮半夏取壹升半姜汁。每天服用四次,每天三個晚上,停藥後服用。(《金匱要略》姜半夏湯)
4治寒痰:生姜二兩,糖壹兩。三碗水,煎到半碗,慢慢喝,輕輕的喝。(《本草言》)
⑤治咳三十年:白蜜壹斤,生姜兩斤(取汁)。第二味,先稱銅鏟知道重量,再稱蜂蜜知道數量,再用小火煎姜汁使姜汁耗盡,只有蜂蜜重量在。像棗狗壹樣吃,包括壹粒,壹天三次。所有雜食動物都被禁止。(錢進方)
⑥治療勞咳:蜂蜜、姜汁、白蘿蔔汁、梨汁、人乳。熬成糊狀,早晚各喝幾勺湯。(豐富經驗的五汁軟膏)
⑦治療傷寒多汗後,有胃不和、心口脹氣、口中異味、胃脘潮濕、腹內打雷:生姜(切)四兩、甘草(炒)三兩、人參三兩、幹姜壹兩、黃芩三兩、半夏(洗)半升、黃連壹兩、大棗(碎)。上菜八味,取壹桶水,煮六升,除我,煎三升。壹天三次,每次服壹升保暖衣物。(《傷寒論》生姜瀉心湯)
⑧治心、胸下邪氣強,痛硬脹滿者:生姜搗爛,渣搗爛,留汁,慢火炒至濕潤;用絲包好,在患處慢慢熨,晾涼,用汁煎,熨久了,會突然變寬變快。(溫病六書)
⑨治霍亂心口疼痛,壹肚子氣短,壹斤生姜也沒吐出來。切,取七升水,煮兩升,分三份。(肘部後面)
⑩風濕痛:姜汁、阿膠煮糊。(《本草從新》)
⑾因中氣痰濁而暈厥者,生姜五元,半夏、陳皮、木香各五元,甘草八分。水煎服,服用時加小兒便。(《本草言》)
⑿適時治寒性瘧疾:生姜四兩,白術二兩,草果壹兩。五碗水,炒到兩碗,還沒上桌就早早喝了。(《本草言》)
【13】治胃氣不足、風熱不宜食用:姜汁、雞蛋殼半個、生地黃汁少許、蜂蜜壹勺。三合壹帶水,取突然服。(《食療本草》)
【14】不能吃飽肚子的藥:煨姜,包在下部,涼了就好了。(《石梅紀的藥方》)
⒂治療手脫皮:鮮姜壹兩。切片,用酒浸泡24小時,敷於局部,每日兩次。(內蒙古中草藥新醫法資料選登)
⒃治療禿頂:將生姜搗碎,加熱,敷在頭上大約兩三次。(貴州中藥方劑)
⒄治療痔瘡漏久不結痂:將生姜切成大塊,塗上明礬粉,焙幹研細,貼在上面。(普濟方)
⒅壹開始處理頭發:壹片生姜,用木炭烤,壹次刮壹層,最後塗上豬膽汁。(海運方)
⑨治白癜風:經常擦生姜效果好。(簡毅方)
⒇治狗咬傷,復發:搗爛姜根汁,喝了它。(“填充肘部背面”)
(21)蝮蛇蛇毒的處理:末姜薄,易幹。(錢進方)
(22)跌打損傷的治療:生面拌姜汁、酒。(簡毅方)
(23)牙痛,日夜呻吟:將老姜切片,瓦上放炭火,但摻明礬姜,待焦燒為末,揉之疼痛。(《海邊》赴宴,又名金範三)
(24)治耳蟲:姜汁少許。(簡毅方)
臨床應用①治療風濕疼痛和腰腿痛。
5 ~ 10%註射液采用鮮姜制成,可註射於痛點或反應結節,也可註射於遠端或近端穴位,如關節囊周圍。每穴註射0.5 ~ 2 ml,每日或隔日1次,3 ~ 5次為壹療程,壹般連續20 ~ 30次。註射後局部常出現腫脹、麻木、燒灼感,甚至疼痛加重,約1 ~ 2天緩解或消失。據觀察,反應越重,效果越好。已用於113例風濕疼痛和慢性腰痛,顯效36例,好轉56例,有效率83%。特別是對於風濕痛,療效更佳,有效率達92.5%。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38例,治愈65438±04例,顯效65438±05例,有效6例。有效病例疼痛減輕或消失,關節腫脹消退或改善,功能恢復或改善。在小兒麻痹癥上也試過,有壹定效果。此外,註射用生姜和香油制成的姜曲進行穴位註射,對風濕疼痛或腰腿痛也有效。
②治療胃及十二指腸潰瘍。
根據幾十例的觀察,對改善癥狀有很好的效果:服藥後疼痛可減輕或消失,隨後出現反酸、饑餓,便秘、黑便變正常,食欲增加。但大多不能根治,往往容易復發;對於壹些患者來說,它會留下長期的胃堵塞感。用法:鮮姜60克,洗凈切碎,加水300毫升,煎30分鐘。每天吃3次,2天吃完。
③治療瘧疾。
將鮮姜洗凈晾幹,切碎搗碎,鋪在紗布片上,折成小方塊,貼在穴位上,用膠布固定或包紮。選三組進行穴位評分:1組為雙側膝眼,用二點姜敷二點;第二組為大椎加使(雙側),生姜1敷3點。第三組選擇大椎1點,生姜5元。壹般在發作前4 ~ 6小時敷,8 ~ 12小時後可脫,可敷兩次。觀察40例,除1和3組2例外,其余均為對照,瘧原蟲血檢陰性。
④治療急性細菌性痢疾。
鮮姜1.5兩,紅糖1兩搗成糊狀,每日三次,7天為壹療程。據50例觀察,治愈率70%,好轉率30%。用藥後,急性腹瀉後腹痛和體重減輕的平均消失時間分別為5.16天和5.14天。大便外觀和次數恢復正常的時間分別為4.8天和5.2天,大便鏡檢和培養轉陰的平均時間分別為4.58天和3.6天。治療期間未觀察到明顯的副作用。
⑤蛔蟲性腸梗阻的治療。
取2盎司鮮姜,搗碎取汁,加蜂蜜至60毫升;1 ~ 4歲30 ~ 40毫升,5 ~ 6歲50毫升,7 ~ 13歲50 ~ 60毫升,分2 ~ 3次口服。或用生姜1搗爛取汁,加蜂蜜60毫升制成1劑;0 ~ 2歲1/4,2 ~ 4歲1/3,4 ~ 7歲1/2,7 ~ 14歲2/3,04歲以上65438。患兒服藥後壹般不會感到腹痛,嘔吐停止,包塊壹般在服藥後1 ~ 3天消失。腫塊消失後,可以服藥驅章魚。若服姜蜜後腹痛仍持續,可用冬眠靈、阿托品解痙止痛;對有明顯腹脹的患者應進行胃腸減壓。生姜蜂蜜混合物可從胃管註射,註射後夾住2 ~ 3小時。嘔吐嚴重者應註意糾正水電解質紊亂;如有腹脹、發熱,應加用抗生素,並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如果腸鳴音消失,應及時考慮手術治療。若12 ~ 24小時後藥物仍無效,可用10%生理鹽水低位灌腸或口服中藥。按上述方法分別觀察52例和109例。結果除5例回盲部蛔蟲阻塞、闌尾蛔蟲感染及並發穿孔外,其余均治愈。平均住院時間分別為3.2天和2.4天。
⑥治療急性睪丸炎。
取肥壯的老姜,用清水洗凈,切成均勻的薄片,厚度約0.2厘米,每次6 ~ 10片敷於患側陰囊,用紗布覆蓋,包紮好,每日或隔日更換1次,直至痊愈。據觀察,塗藥後患者均有陰囊表皮灼痛、刺痛、刺痛、灼痛感,少數紅腫,部分出現皮疹。共治療了24例。在應用的第二天,15例患者感到隆起的疼痛和壓痛減輕,睪丸腫脹明顯消退。第三天12例治愈,自覺癥狀消失,睪丸腫大,壓痛消失;4例4天後痊愈;5例用藥後5天治愈。平均治愈時間為3.9天。對照組4例(陰囊熱敷、磺胺、青黴素註射)治愈,平均8.5天。此法不適用於陰囊局部皮膚傷口或因睪丸炎而化膿潰爛者。
⑦用於中毒急救。
生姜可用於半夏、烏頭、鬧羊花、木薯、百部中毒的急救。據報道,4例南星中毒患者使用生姜後全部治愈。用法:輕度者用姜汁漱口,口服5 ml,之後每4小時服5ml;嚴重中毒昏迷者,立即鼻飼25%幹姜湯60毫升,然後每隔3小時註射新鮮姜汁5毫升。
此外,用生姜擦治白癜風,用酒浸過的生姜在鵝掌楸上擦治灰指甲都有壹定療效。藥名大棗
英文名棗,中文名棗別名紅棗、大棗。
來源是棗的果實。BGE無芒雀麥。鼠李科的。
植物形態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達10m。小葉成對有針,小枝有細毛。葉互生,橢圓形,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2.5 ~ 7厘米,寬1.2 ~ 2.5 ~ 7厘米,先端略鈍,基部偏斜,邊緣有鋸齒,基部有三脈。花小,黃綠色,有2 ~ 3朵腋生聚傘花序;花萼5裂;花瓣5;雄蕊5;子房柱頭2裂。核果卵圓形至長圓形,成熟時深紅色,花期4月至5月,果期7月至9月。全國各地均有栽培,主要分布在河南、河北、山東、山西、陜西、甘肅、內蒙古。
收集秋季采摘成熟果實,曬幹;或者把炕烤到皮軟了再晾。
化學成分包括酸棗仁皂苷ⅰ、ⅱ、ⅲ(酸棗仁皂苷ⅰ、ⅱ、ⅲ)、酸棗仁皂苷B、千金藤堿、葡萄糖、果糖、蔗糖、cAMP、cGMP等。
性溫味甜。
功能主要用於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用於脾虛、厭食、體虛、便溏、婦女急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