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愚人節壹般幹什麽

愚人節壹般幹什麽

什麽是愚人節

每年的四月壹日,是西方的民間傳統節日——愚人節,也稱萬愚節。對於它的起源眾說紛紜:壹種說法認為這壹習俗源自印度的“詮俚節”。該節規定,每年三月三十壹日的節日這天,不分男女老幼,可以互開玩笑、互相愚弄欺騙以換得娛樂。

較普遍的說法是起源於法國。1564年,法國首先采用新改革的紀年法——格裏歷(即通用的陽歷),以壹月壹日為壹年的開端,改變了過去以四月壹日作為新年開端的歷法。新歷法推行過程中,壹些因循守舊的人反對這種改革仍沿襲舊歷,拒絕更新。

他們依舊在四月壹日這天互贈禮物,組織慶祝新年的活動。主張改革的人對這些守舊者的做法大加嘲弄。聰明滑稽的人在四月壹日這天給頑固派贈送假禮物,邀請他們參加假慶祝會,並把這些受愚弄的人稱為“四月傻瓜”或“上鉤之魚”。以後,他們在這天互相愚弄,日久天長便成為法國流行的壹種風俗。該節在十八世紀流傳到英國,後來又被英國早期移民帶到了美國。

起初,任何美國人都可以炮制駭人聽聞的消息,而且不負絲毫的道德和法律責任,政府和司法部門也不會追究。相反,誰編造的謊言最離奇、最能騙取人們相信,誰還會榮膺桂冠。這種做法給社會帶來不少混亂,因而引起人們的不滿。人們節日期間的愚弄欺騙已不再像過去那樣離譜,而是以輕松歡樂為目的。

愚人節這天玩笑只能開到中午12點之前,這是約定俗成的嚴格規矩。過了中午還找樂子的人是壹個比被他取笑的人還大的傻瓜。過了鐘點還開玩笑的人會立刻碰釘子,自找沒趣兒。有壹首小詩是這樣描述的:愚人節已過十二點,妳這個大傻瓜來得晚。待到來年愚人節,妳將是最大個的大笨蛋。歡樂為目的。

愚人節壹般幹什麽

1、送禮物

如果愚人節那天有人過生日,就送給他壹個寫著“生日快樂"的大盒子,把盒子裏裝滿碎紙片,並將盒底弄松。當他拿起盒子時,盒底掉落,碎紙片飛得滿屋都是,準得讓那位被愚者收拾半個鐘點。

2、牙膏夾心餅

把夾心餅拆封,小心地撥開兩片餅幹,去掉原來的夾心,拿出牙膏擠出適量至餅中,分量隨個人“飲食"習慣,最後加以黏合,盡量做得逼真像樣。

3、調制怪味可樂

買壹瓶可樂,喝掉壹半後,摻入醋、醬油、鹽、芥茉等佐料,精心調制壹份色澤正常的怪味可樂。遇到熟人就裝作正在喝,然後大方地把"可樂"遞上去,對方毫無戒備,壹邊道謝壹邊大口喝下去,緊接著皺眉頭、張口便吐。

愚人節的習俗

1、魚宴:4月1日的魚宴也是別開生面的。參加魚宴的請帖,通常是用紙板做成的彩色小魚。餐桌用綠、白兩色裝飾起來,中間放上魚缸和小巧玲瓏的釣魚竿,每個釣竿上系壹條綠色飄帶,掛著送給客人的禮物或是壹個精巧的賽璐珞魚,或是壹個裝滿糖果的魚籃子。不言而喻,魚宴上所有的菜都是用魚做成的。

2、做假菜:在愚人節的聚會上,還有壹種做假菜的風俗。有人曾經描述過壹個典型的愚人節菜譜:先是壹道“色拉”,萵苣葉上撒滿了綠胡椒,但是把葉子揭開後,才發現下面原來是牡蠣雞尾酒;第二道菜是"烤土豆",其實下面是甜面包屑和鮮蘑;此後上的菜還有用蟹肉作偽裝的燒雞和埋藏在西紅柿色拉下面的覆盆子冰淇淋。飯後,客人還可以從藥丸盒裏取食糖果。

3、互相開玩笑:愚人節最典型的活動還是大家互相開玩笑,用假話捉弄對方。有的人把細線拴著的錢包丟在大街上,自己在暗處拉著線的另壹端。壹旦有人撿起錢包,他們就出其不意地猛然把錢包拽走。還有人把磚頭放在破帽子下面擱在馬路當中,然後等著看誰來了會踢它。小孩們會告訴父母說自己的書包破了個洞,或者臉上有個黑點.等大人俯身來看時,他們就壹邊喊著"四月傻瓜"。壹邊笑著跑開去。總之,每逢愚人節這壹天,動物園和水族館還會接到不少打給菲什(魚)先生泰歌(老虎)先生的電話,常常惹得工作人員掐斷電話線,以便減少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