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國古石油的發現與利用
中國石油的開發利用是壹項古老而又嶄新的事業,已成為中國現代能源生產的重要產業部門。然而,中國發現和利用石油天然氣技術的歷史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並且在技術上取得了輝煌的成就。
中國人在世界上最早發現和使用石油。什麽時候開始的?據考證,最晚始於3000多年前。最早發現石油的記載源於《易經》:“澤中有火”,“火引於澤”。“河中有火”是對湖泊、池塘水面油蒸氣著火現象的描述。最早知道石油性能和記載石油起源的古籍是1900前東漢文學家、歷史學家班固(公元32-92年)寫的《漢書地理》。這裏很清楚地記錄了石油的起源,說明石油是壹種類似水的液體,可以燃燒。
宋代著名科學家沈括(1031—1095,浙江錢塘人)最早給石油起了壹個學名。在他的百科全書《孟茜筆談》中,他把歷史上使用過的石漆、石油水、煤油、猛火油等命名為石油,並對石油做了非常詳細的論述。
2桶井的發明
中國古代鉆井技術的發展大致可以分為大淺井和小深井兩個階段。北宋以前挖的井壹般都是大口淺井,後來挖的井多是小口深井。壹口大的淺井,直接由人下到井底,用鐵鍬、鎬等簡單工具挖掘。小口深井是用專門的打井機械挖的,人們稱之為“卓筒井”。
中國比西方早七八百年發明了卓筒井鉆井技術。這項鉆井技術被譽為“世界近代中國石油鉆井之父”,是中國古代的第五項發明。它揭開了人類開采蘊藏在地下深處的礦產資源的序幕,促進了石油工業的興起和發展。
3中國石油工業的發展
1)延長油田——中國陸上第壹口油井。
中國最早在陸地上開發的油田是陜北延長油田。延長油田位於中國陜西省延安縣。雖然我們的祖先在2000多年前就在這裏發現了石油,但距離真正投入開發已經有近百年的時間了。4月,1907,延長縣西門外開始井位和鉆機安裝。當年9月正式完工,命名為“衍義經”。1985,在延長油礦建成80周年之際,原國務院副總理、石油工業部部長康為“伊彥井”題詞“中國陸上第壹口油井”。1996 165438+10月20日,《衍義經》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保護文物。圖6-1是延長油的標誌。
圖6-1延長石油
2)玉門油田——中國石油工業的搖籃。
玉門油田是中國第壹個天然石油基地,位於河西走廊祁連山北麓,連接萬裏長城西端、雄關嘉峪關、歷史名城酒泉,西至敦煌、新疆等地,總面積114.37 km2,是絲綢之路必經之地。該油田於1939年投入開發,1959年生產原油140.29×104t,占當年全國原油產量的50.9%,創造了70年代14t和80年代50× 00t的穩產。
3)大慶油田——中國最大的油田。
大慶油田位於黑龍江省西部,松嫩平原中部,哈爾濱和齊齊哈爾之間。油田南北長140km,東西寬73km,總面積5470km2。為了擺脫“貧油國”的標簽,1960年3月,黨中央決定由余親自指導動員37個廠礦大中專院校的工人、剛畢業的學生和3萬多名復員軍人在大慶會師,展開了壹場氣昂昂的石油大會戰。以鐵王曼金喜為代表的石油工人克服了難以想象的困難。僅用了1年零3個月就摸清了該區的含油面積和儲量,不到兩年就初步建成了中國最大的石油生產基地。1963年,大慶油田原油年產量超過400×104t。1963 65438+2月3日,周恩來在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莊嚴宣告:“中國石油基本自給自足,中國人民用‘洋油’的時代壹去不復返了。”1964年初,毛澤東發出了“慶業”的號召。從此,大慶油田成為中國工業的壹面旗幟。
1976年,大慶油田年產量超過5000×104t。20世紀80年代以來,大慶油田走“科技興油”之路,積極開展科學實驗和技術攻關,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石油地質開發理論。經過廣大石油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大慶油田原油產量已連續27年穩定在5000×104t以上,達到世界同類油田開發的先進水平。大慶油田2006年生產原油4340.5×104t,天然氣24.5×108m3,實現油氣當量4535.9×104t。
4)三家國有石油公司
石油是重要的能源和優質化工原料,是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戰略物資,石油工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產業。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高速發展,對能源的需求越來越大。從1978到65438+2月,十壹屆三中全會作出了“把全黨工作的重心從1979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戰略決策,各條戰線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局面。“八五”期間,為適應經濟發展,國家決定對石油工業實施“穩定東部,發展西部”的發展戰略。西部油田的勘探開發對中國石油工業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
目前,中國有三大石油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國石油,CNPC)、中國石化集團公司(中國石化,中石化)和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中國海洋石油,CNOOC)。圖6-2、圖6-3和圖6-4分別是公司標誌。
圖6-2中國石油
圖6-3中國石化公司
圖6-4中國海洋石油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是根據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於1998年7月在原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基礎上組建的特大型石油石化企業集團。是國家授權的機構,國家控股公司。是實行上下遊、內外貿、產銷壹體化,按現代企業制度運作,跨地區、跨行業、跨國家經營的綜合性石油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是重要的國有骨幹企業,是以石油天然氣業務、工程技術服務、石油工程建設、石油裝備制造、金融服務和新能源開發為主要業務的綜合性國際能源公司,是中國主要的油氣生產商和供應商之壹。2014世界500強排名第4。中國石油的目標是建設世界壹流的綜合性國際能源公司。通過實施戰略發展,堅持創新驅動,註重質量效益,加快發展方式轉變,到2020年主要指標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競爭力和盈利能力全面提升,成為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的領軍企業。
中國石化集團是國家在原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的基礎上於2007年7月重組的特大型石油石化企業集團,1998。是國有公司,是國家授權投資的機構,是國家控股公司。中國石化集團公司註冊資本6543.8+0.82億元,總部設在北京。2014世界500強排名第3。中國石化集團公司主要經營範圍包括:產業投資和投資管理;石油、天然氣的勘探、開采、儲運(含管道運輸)、銷售及綜合利用;石油提煉;汽油、煤油和柴油批發;石油化工及其他化工產品的生產、銷售、儲運;石油石化工程的勘探設計、施工、建築安裝;石油和石化設備的維護;機電設備制造;技術信息和替代能源產品的研究、開發、應用和咨詢服務;自營和代理各類貨物和技術的進出口(國家限制或禁止的貨物和技術除外)。
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是國務院國資委直屬的超大型國有企業,是中國最大的海洋油氣生產商。公司成立於1982,總部位於北京。中國海洋石油自成立以來,壹直保持著良好的發展態勢,從壹家單純從事油氣勘探的上遊公司發展成為壹家主業突出、產業鏈完整的國際能源公司。2013年,公司海外業務已遍布40多個國家和地區,海外資產占比達到40%,海外收入占比達到30%,海外員工國產化率達到82%。跨國指數正在向國際壹流公司邁進。2014世界500強排名第79位。
5)中國的油氣資源。
根據中國含油氣盆地的地質特征和勘探程度,可將油氣資源劃分為六個含油氣區,即:
(1)東部含油氣區——主要包括東北和華北;
(2)中部含油區——主要包括陜甘寧、四川、重慶等地;
(3)西部含油區——主要包括新疆、青海和甘肅西部;
(4)南方含油區——主要包括江蘇、浙江、安徽、福建、廣東、湖南、江西、雲南、貴州、廣西;
(5)西藏的含油區,包括昆侖山以南和橫斷山脈以西的地區;(6)近海含油氣區——包括東南沿海大陸架和南海。
目前已在2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近海發現700多個油氣田,形成了上述六大油氣區。陸上建有大慶、勝利、遼河、新疆、長慶、四川、中原、華北、大港、吉林、江漢、青海、河南等20多個主要生產基地。
2013年中國剩余探明石油儲量33.39×108t,世界排名14。我國原油年產量為2.1×108t,目前我國儲采比為15.9。我國已探明天然氣儲量主要集中在10大型盆地,依次為渤海灣、四川、松遼、準噶爾、鶯歌海-瓊東南、柴達木、吐哈、塔裏木、渤海、鄂爾多斯。在近年來能源短缺的背景下,我國陸上和海上氣田開發發展迅速。2013年中國天然氣剩余探明儲量4.4×1012m3,中國天然氣剩余探明可采儲量世界排名11。
21世紀,石油是人類最重要的能源物資和戰略物資。石油與全球政治、經濟和國家戰略密切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