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裏拉有什麽最好的?
香格裏拉位於雲南省西北部的滇、川、藏“大三角”地區。它是國家“三江並流”風景區的壹顆明珠,位於迪慶香格裏拉的心臟地帶。是壹片難得的完美保存自然生態和民族傳統文化的凈土,被譽為“高山花園”、“動植物王國”、“有色金屬王國”。從大理沿滇藏公路向北315km,可達迪慶藏族自治州首府中甸縣中心鎮,距昆明659km,乘飛機50分鐘可達。是壹個以藏族為主體,幅員遼闊,資源豐富的縣。中甸* *有24個著名旅遊景點,是自然和人文景觀豐富的地區,是全國八大黃金旅遊熱線之壹。香格裏拉的主要景點有虎跳峽、碧塔海、羊塘曲、牦牛船、松贊/森林/寺廟、白水臺、那/帕/海、草原、梅/李/雪/山、白芒雪山、小中甸花海、藏家遊、香格裏拉大峽谷、薩馬格自然保護區等。索力瑪酒,美食小吃,是藏區的特色飲品,俗稱“藏酒”,也有人稱之為“藏啤酒”。其生產工藝並不復雜;將青梨料翻炒後放入酒曲中,放入大桶中煮七天。拿的時候在桶腰接個小管就可以喝了,有點像西歐釀酒的做法。酒的味道平和寧靜,但千萬不能貪杯,因為壹旦醉了,就不容易醒了。藏式糕點:藏式糕點擅長制作面食,品種繁多。最常見的有炸果子、“巴薩”餅、“吉祥結”炸果子、桂圓包子、炸“徐璐徐璐”等。形狀都不壹樣,香脆可口。多用於節日和招待客人。炒果在藏語裏叫“仙娜”。由精制面粉、酥油等原料制成。做巴薩餅,是將精制面粉做成蠶豆大小的面球,蒸熟,酥油湯煎,再加入牛奶和涼紅糖,酸甜可口,綿軟香甜,油而不膩。除此之外,還有藏餅配青稞面,比如那珍粑粑。酥油茶:酥油茶是藏族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制作簡單方便:先將土茶倒入茶筒中,加入酥油、鹽和精制香料,用打蛋器反復上下拍打,直至水乳交融,再倒入即可。喝下去,色香味美,回味無窮。喝酥油茶在藏族飲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藏族家庭每天至少喝茶三次,有的甚至多達十幾次。酥油茶不僅能產生大量熱量,還能禦寒解渴。很多沒喝過酥油茶的人,第壹次品嘗會覺得不舒服,但咬咬牙喝了幾次之後,才會真正體會到它那香醇的口感和纖細的回味之美。糍粑:糍粑是藏區的主要食物之壹。磨粑粑主要是青稞。青稞曬幹炒熟,磨成精粉,就成了美味的粑粑。藏民吃糍粑時,先往碗裏倒些酥油茶,再往碗裏加入糍粑,用手攪拌。然後,把它們揉成小球吃。汽巴營養豐富,攜帶方便。只要有茶就可以吃。第壹次吃,可以瘦壹點,小心噎著喉嚨!很多香客以糍粑為幹糧,食用方便。琵琶肉:琵琶肉是用藏族傳統腌制方法制作的壹種肉。具體做法是把豬的內臟和骨頭取出來,保留整個身體。稍涼後,加入胡椒粉、草果、鹽(有的加白酒)等調料,輕輕揉搓,縫好,放在石板上腌制,用木塞或玉米芯把豬鼻子塞緊,防止蟲蛀。因為它的形狀像琵琶。故稱“琵琶肉”。《滇南新話》中說琵琶肉“薄膩如琵琶。”琵琶肉可以保存很久。如果不砍,幾年不變。它的肉很好吃,顏色透明,令人垂涎三尺,還可以煮熟燉煮。招待客人是藏民的美味。Sammi羊肉:這道菜是專門給藏族男人打獵回來吃的。這是妻子在家做的,等待丈夫帶著全負荷回家,以示幸福和甜蜜。主料是羊肉,輔以黃蛋、糖、酒、植物油、酥油。金黃順滑,味道鮮美,酸甜可口。跑鍋火鍋:“跑鍋”是壹種西藏的竹葉菜,是山裏的野生植物。準確地說,它不是藏族的傳統菜肴,而是民族融合和“相互借鑒”的結果。主要原料有潘本、土豆、熟五花肉、豆腐、水粉等。,配上煮好的火腿、木耳、鴨肉,還有壹點香油,頓時香味四溢,清香撲鼻。吃使身體禦寒保暖,滋補滋補。吃這種火鍋容易用銅或者陶制的容器,吃起來更美觀。《絲布》:“絲布”是納西族的名菜,納西語意為“吹肝”。將豬肝膨脹,塞入精鹽、五香粉、姜絲、硝石、紹興酒腌制,取出後撒上花椒粉晾幹。食用時,將四不像放入湯鍋中,放入花椒、姜、胡椒,用文火慢煮,取出後切塊。色澤清新潤澤。麻辣鮮香,耐儲存,可保持壹年風味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