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郭去疾筆下的人物生活

郭去疾筆下的人物生活

1984 65438+10月24日,鄧小平第壹次南下,壹路上並沒有對深港經濟特區做出什麽“裁決”。他剛剛在中國航空技術進出口公司工貿中心和電腦下棋的時候告訴我:“學電腦要從中學生開始,從娃娃開始。”

郭去疾說自己是第壹個被“抓”的電腦娃娃。四年級時,郭在學校機房第壹次接觸電腦時,就迷上了電腦。小學期間,多次參加中學計算機編程競賽,獲得大小二、三等獎。

後來,郭去疾終於“修成正果”,以“省計算機編程大賽壹等獎”的成績被保送到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傳奇少年班。這是後話。

談起童年的回憶,給郭去疾印象最深的不是成都有什麽糕點好吃,也不是父母醫院福爾馬林的味道有多難聞,而是壹次徒步去少年宮學電腦的經歷。

“現在想想,當時其實挺辛苦的。因為單位離家很遠,我爸媽沒辦法回來照顧我。我每天放學回家吃泡面,步行半小時到少年宮。”小學五六年級,年幼的郭去疾在少年宮和他家之間來回走了兩年。

但郭去疾當時並不覺得累,因為他被電腦深深吸引了。“那時候我並沒有太遠大的目標,想著以後要做什麽或者做成什麽樣子,只是單純的興趣而已”,郭去疾告訴記者。1978中科大創辦的少年班,開啟了中國超常兒童高等教育的先河。因為七八十年代有幾個“神童”,包括現在微軟全球副總裁張亞勤,HKUST少年班被稱為“神童集中營”。

據悉,少年班的學生普遍年齡較小,已經造成了壹些心理和生活能力問題。後來發展了壹批正常高考錄取的學生,郭去疾正好趕上了這波。

準確地說,郭去疾不是“少年班”,而是“零班”。據悉,這是壹個由數十名“頂尖”新生組成的班級,他們與“少年班”壹起接受強化訓練。

其實,郭去疾不僅是壹個“電腦神童”,更是壹個“學習狂人”。記者在網上搜索“郭去疾”時,發現成都市石獅中學有壹個叫郭去疾的學生。從小學到高中,他參加了30多場各種學科的比賽,幾乎每個獎都拿過。被評為“榮成十大未來建設者”。

電視臺對他進行了獨家采訪。當被問及如何能取得如此優異的成績時,這位“獲獎專業人士”與夥伴們分享了制定復習計劃的重要性。

也可能是他善於學習。這個癡迷計算機的少年在大學沒有選擇計算機專業,而是學習了電子工程。在郭去疾看來,電子工程專業更具挑戰性。“電腦已經鉆得差不多了。”。大學五年,對於郭去疾來說,時間並不算長。期間做過兩年班長,壹年學校BBS版主,參加過各種比賽,征文,演講。為了了解社會情況,他還在大三的時候嘗試過做兼職促銷員。

郭去疾大學最精彩的故事,在於200多封留學來信。李開復的《妳有選擇的權利——致中國留學生的第五封信》曾以郭去疾為典型,說他的“青年朋友郭去疾”在1999年從HKUST畢業時,收到很多美國頂尖大學的錄取通知書,但沒有壹個有獎學金。

為了被大學教授接納為研究助理,獲得經濟資助,郭去疾開始給這些美國大學的教授寫信。他壹個月寫了200封信。雖然很多教授都有興趣,但都因為他缺乏研究經驗而拒絕了。

郭去疾認為這種在外人看來的“磨難”並不太難以忍受,稱之為“短暫的過程”。據悉,大學畢業前,郭去疾已經收到華為的Offer,對方可以為他解決上海戶口。所以出國對他來說不是唯壹的事情,而是找到更好的平臺。

從小成績優異的郭去疾,有著“生不如死”的信念。在出國申請中,他沒有選擇數學、物理等容易出國的冷門專業,而是選擇了最熱門的專業——電子工程。

當時在華為科技大學實驗室實習,先後收到哥倫比亞、斯坦福等名校的Offer,但都沒有提供獎學金。直到有壹天,他收到了伊利諾伊大學壹位教授的回信,這位教授欣然同意資助。

據悉,該教授到系裏索要郭去疾的材料時,發現系裏正準備給郭發拒絕信。那天接到Offer,郭去疾還記憶猶新。

“我在實驗室查郵件的時候發現的。美國人寫信時總喜歡轉身。首先跟我說了很多競爭有多激烈,報名人數有多少。最後話題突然變了,說即使這樣,我們還是選擇了妳。”

郭去疾看完這封信,給父母打了個電話,然後壹個人騎著馬繞著小河,“我喜歡這樣自娛自樂”。

郭去疾認為信仰很重要。“只要妳認為妳能做到,妳就能做到。”。他透露,後來在谷歌認識了壹個清華畢業的產品經理,寫了幾千封關於學習的信。“不勞而獲”這個詞似乎特別適合形容中國人的命運。在200多封信之後,郭去疾在伊利諾伊大學迎來了兩年的陽光生活。這也讓記者在外面試圖聽出他“好好學習”的願望。

因為做助理研究員,做教授的助教,可以拿到補貼,郭去吉不需要像很多留學生壹樣在業余時間打工,可以認為是“生活比較好”。他從中國帶了壹道“川菜”自學。後來“壹個人可以做十個人的飯。

在伊利諾伊大學攻讀電子工程碩士學位期間,郭去疾就讀於微軟研究院。壹年後,他畢業了,去了微軟西雅圖總部做程序員。

“我做過MSN、IE、Windows的開發工作;2004年隨亞馬遜去中國收購卓越,是團隊中唯壹的中國人;2005年8月加入谷歌,5438年6月+當年10月隨開復回國。”郭去疾表示,自己早期參與過開復學生網的維護,也曾從事過谷歌中國的前期公關工作。

申請斯坦福大學的MBA是李開復對郭去疾的建議。“開復覺得我對商業和戰略有獨特的看法。在斯坦福讀MBA應該是個不錯的人生階段。”於是郭去疾自己也覺得工程師工作這麽多年學到了很多東西,不如去挑戰新的領域。

從65438到0995,斯坦福大學的兩個研究生想出了壹個在網上找資料的方法。他們決定放棄學業,將想法商業化,很快新公司就去了華爾街。楊致遠和大衛·費羅創立雅虎的時候就是這樣。

1998年,斯坦福大學的兩個計算機系學生在宿舍裏創立了互聯網搜索引擎Google。他們是谷歌創始人謝爾蓋·布林和拉裏·佩奇。

“斯坦福是壹所非常開放的學校,這裏的文化充滿了創新和冒險等關鍵詞。”成功考上斯坦福大學後,郭去疾“又做了同樣的事”,在學校附近的河邊散步。然而這壹次,自行車換成了汽車。